行业资讯-品牌内衣网

奶粉知识——奶粉三大工艺大对比!

资讯 >

2017-01-01 09:14:21

依据《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许可审查细则(2013版)》要求,婴幼儿配方乳粉的生产工艺包括干法工艺、湿法工艺和干湿法复合工艺。

很多人会有疑问,既然三种加工工艺所生产的婴幼儿配方乳粉均符合国家标准,国家为什么要在《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许可审查细则(2013版)等相关文件中明确表示:大力倡导湿法工艺,允许干湿复合工艺;限制发展干法工艺。行业人士对三种工艺到底哪种好也是看意见纷呈,使得整个舆论导向也是变化反复,消费者也没法知道到底哪个工艺好。

接下来我们将深入对比、科学分析,看看到底哪种工艺才真正代表了行业的未来?

湿法工艺

所谓湿法工艺指在鲜奶中进行各原辅料混合,经均质、、浓缩、喷雾干燥、包装得到婴幼儿配方乳粉,其流程为原料乳→净乳→→冷藏→标准化配料→均质→→浓缩→喷雾干燥→流化床二次干燥→包装。

许多宣传湿法更好的企业都在强调一点,那就是湿法奶粉用鲜奶为原料生产,更为新鲜、营养更均一。但湿法工艺必须要面对的问题是存在热耗损的缺陷,高温干燥容易导致热敏性成分被破坏,这是传统过时湿法工艺的缺点。但随着科技的发展,现在发明了低温干燥技术,从根本上解决了过时高温干燥工艺对易挥发性营养的流失。这种工艺叫做多阶段低温干燥技术,就解决因高温而导致营养流失的问题。它不仅通过多次低温干燥,保持营养活性不被流失,而且可能保持奶粉的新鲜度与均衡,完全解决了高温干燥技术的不足。其次,低水能保持奶粉干燥,易溶且不易结块;充99%的氮气,不仅保持低氧标准,而且使易挥发营养不易抗氧化,变质。由于直接一次由液体变气体,气体变固定包装成产品,不存在像干法工艺二次拆包、再生产、再包装的多次污染,因些细菌等微生物极低,不易细菌超标。其次,对DHA、ARA等深海鱼油提取的不稳定的含腥味的营养,好的湿法工艺工厂往往采用微胶囊深埋技术,使奶粉口感更纯、营养更全更均衡。

干湿法复合工艺

所谓干湿复合工艺是指在鲜奶中进行大部分原辅料混合,经均质、、浓缩、喷雾干燥后,再添加部分辅料,经包装得到婴幼儿配方乳粉,其流程为原料乳→净乳→→冷藏→标准化配料1→均质→→浓缩→喷雾干燥→流化床二次干燥→标准化配料→包装。

虽然在国家审核过程中,标注为“干湿法复合工艺”的企业数量多,但是事实上其中的大部分企业将在三年以后变更为湿法工艺。因为乳业重审细则中明确规定:干湿法复合工艺,其湿法工艺生产的基粉和添加部分配料的干混,应在同一厂区完成,在过渡期内允许同一集团的湿法和干法工艺在不同厂区。

干法工艺

所谓干法工艺指所有原辅料成分在干燥状态下经称量、、混合、包装得到婴幼儿配方乳粉,其流程为原辅料→备料→进料→配料(预混)→投料→混合→包装。

干法工艺问题就是没有自控奶源,品质不可控,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当然,现在通过提高生产车间的洁净度、隧道和臭氧等控制微生物污染,可以达到国家的标准值要求,营养成分损失与二次污染是难免的。且是否生病的牛羊产的不好奶,没办法识别。所以卖原料粉的中间商象卖大米的中间商样,在好原料粉中添加一些不好的原奶粉,是很难检测判定。从这个方面来讲,干法工艺远不如湿法工艺。原奶品质从根源上的不可控,这也是被国家决定限制的根本原因。

相关推荐
查看更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