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
2017-05-25 10:45:10老师问小明:“你喜欢的诗人是谁?”小明答:“屈原” 。老师倍感欣慰,以为教学有方,问他为什么喜欢屈原?小明说,因为屈原有良心,别的诗人一死就留一下大堆诗给我们背,屈原一死,给我们留下三天端午假期。老师沉默良久…
全场靠鼓风机的屈原除了颜值低,情商也低的可以。偶然间在街上碰到了正在卖艺的莫愁女,就不禁春心萌动陷入爱河了,对女主深情表白,“我在梦里见过你,不过你没穿衣服”。
这台词,听得我脸都红了~关于“为何不从政”这件事儿呢,男主也是相当随心所欲。集,面对大家的屈原一身委屈:周围的人都说我干不了!
所以,被骂的时候,就是别人逼自己不能从政;被捧着的时候,就是自己不屑于从政?有点厉害啊,我的屈原大人!屈原大人不但在智商上深藏不漏,在逻辑能力上也占制霸地位。比如,集的时候,楚王说:
真是好端端一个三闾大夫,被演成一个“脑残少年”。端午节没多久就要到了!剧组不怕屈原从汨罗江浮上来敲剧组门啊?
本来是秦统一六国之后才有的文字小篆,出现在了楚国,姓芈而不姓屈的屈原,却从头到尾都自称“屈家”,抄袭日本的纹样遮面和西汉时期马王堆的云纹,穿在了楚怀王的身上。
脑残点,拍戏的方式脑残点,而全剧说的真话是:“今日是端午节”,是的!集就端午节,它没骗你!如果你说端午是为了纪念屈原,好想告诉你,被老师骗了。
对于历史人物纪念这种端午说法,学术界大都认为是后世牵强附会之辞,难以置信。尤其是“屈原”胡适一直怀疑是否真的有屈原这么一个人,因为在司马迁之前史书上没有关于屈原的记载,如果真的有屈原这么一牛逼人,史书上不该空缺。
把屈原和端午节捆绑在一起是在南朝的文献,而南朝离屈原跳江自尽间隔了七百多年。为什么要将屈原与节日捆绑在一起?
屈原能写点诗歌,容易引起老百姓好感,屈原是个部长级别的官员,能够引起官僚阶层的共鸣,屈原是忠心的臣子,被放逐了还要以死表忠心,实为难得,于是屈原与端午节便捆绑了起来,演变成了纪念屈原忠君爱国的节日。哇!好大一个坑!!!
除了纪念屈原说外,还有纪念伍子胥说、纪念孝女曹娥说、纪念介子推说、恶日禁忌说、夏至说、源于蓄兰沐浴说、源于勾践操练水军说……
端午节也不全叫端午节,还有端阳节、重午节、当五汛、天中节、浴兰节、解粽节、女儿节、端礼节、菖蒲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