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学表明,孩子的身高很大程度取决于父母的身高,但是孩子就不能在遗传身高基础上有所突破吗?事实上,是可以的。
1、这些“身高俗语”有道理吗?
“二十三蹿一蹿”
过去由于营养不良,造成青春期生长停滞,到青春期后期出现补偿生长,所以在个别人身上出现了“二十三蹿一蹿”的现象。但重庆医科大学儿童医院对1000多名青少年进行调查发现,男孩到18岁、女孩到16岁以后,骨骺已基本闭合,就基本不会再长高了。
“爹矮矮一个,娘矮矮一窝”
这其实是一种误传。而且决定身高的因素35%来自爸爸,35%来自妈妈,其余30%则与营养、运动等因素有关。
“早长晚长都一样”
有的家长认为,孩子身材矮小只是晚长,过一两年就会跟上。其实,不论男女,判定儿童矮小都有一条黄金分界线,那就是4岁。这时人体内生长激素等的分泌已基本成形,从身材上可以初步看出是否存在缺陷。
2、到底什么决定身高?
很多家长都认为孩子身高是“天生的”,其实,决定身高的因素除了遗传,还包括内分泌、营养代谢、心理、睡眠、运动等很多方面。
遗传是起跑线
据研究,人的终身高75%取决于遗传因素。在遗传学领域,有一个预测下一代成年身高的公式(儿童靶身高):
儿子成年身高=(父亲身高+母亲身高+13厘米)*2;
女儿成年身高=(父亲身高+母亲身高-13厘米)*2。
营养可改变遗传劣势
身高是由营养“堆砌”起来的,而蛋白质是人体主要的“建筑材料”。所以,即使父母都是1米6左右,只要营养跟上,长到1米7也是很轻松。
营养的关键期,就是0~2岁这段时间。如果让孩子身高增长近40厘米,直接决定了孩子一生身高的三分之一!如果孩子在这段时间内营养缺乏,或者遭受疾病、激素类药物的损伤严重,那对孩子身高的影响几乎是终生的。
此外,“精神营养”也会决定孩子的个头。如果孩子从小生长在缺乏家庭温暖的环境中,他的身高常比同年龄儿童矮小。
正常发育
以下几大因素都会影响孩子的正常发育:
性早熟:性早熟的孩子骨骼发育早,但闭合也会提前。
缺觉:睡眠不足,对身高有重要影响。
姿势:低头、端肩、含胸、驼背,致使脊柱变形,会影响长高1-5厘米。
疾病 :像慢性胃肠炎、心脏病等导致营养吸收障碍的疾病,会使得孩子无法正常生长。
地域、气候
生活在北方的人因寒冷新陈代谢慢,大多发育时间较晚,基础身高较高,所以高大些;热带地区的人反之。
季节也会影响人“长个”。
世界卫生组织一项调查发现:儿童生长速度,在5月份快,10月份慢,所以在5月前后应供给孩子足够的营养。
3、那么怎样才能长个呢?
蛋白质、矿物质不能缺。
10-13岁的青少年,每天需要蛋白质70克;13-18岁需要80克。
每天一杯奶是增高的秘诀。矿物质中,一定不能缺了钙、磷、锌。
每天必须户外活动1小时。
学龄儿童可做向上跳的运动;青少年可做跳高等弹跳运动及全身性运动,如篮球、排球等。而举重等负重训练,18岁前别练。
10点前睡觉。
生长激素在夜间深睡眠时分泌达高峰。
3—6岁儿童要每天睡10—12小时;
小学生、初中生9—10小时;
高中生每天8—9小时。
为了尽快进入深度睡眠状态,让孩子晚上10点之前入睡。
尽量少蹲着。
蹲着玩会导致腿部血液循环不畅、骨骼向外弯曲。坐椅子上时让后背靠紧椅子背,这样的姿势有利于脊柱保持挺直。
每两个月量次身高。
一般来说,孩子每年的生长速率低于4厘米,与同龄孩子的差距逐渐拉大时,你就要多加留意了,应及早带孩子到儿科内分泌专科咨询检查。
别迷信增高补品。
现在所谓增高助长的医保用品千万不可盲目使用,如果骨龄已经成熟,用了也不会有效果,如果还处于青春发育期,滥用这些保健药物可能导致性早熟,反而不利于长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