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品牌内衣网

帮孩子将嫉妒转化为进取的动力

资讯 > 童装

2017-01-02 13:34:10

父母要为孩子化解因嫉妒产生的虚荣、攀比、任性等负面情绪,设法帮孩子将嫉妒转化为进取的动力。

过年了,大家都到奶奶家聚会,奶奶给冰冰和冰冰表妹各买了件新衣服,还高兴地给两个孙女打开看。冰冰的是件白色纱裙,表妹的是件粉色纱裙,但让大家都没想到的是,冰冰收到礼物后一点都不高兴,她把白纱裙往地上一扔,大哭着说表妹的纱裙比她的好看。冰冰要粉色的,可粉色的号小,她试了试确实穿不了。

冰冰不依不饶地闹脾气,说表妹穿上裙子像丑八怪,还扬言要把裙子撕烂。妈妈又气又尴尬,本来高高兴兴的事,让冰冰搞得大家都很扫兴。妈妈觉得女儿的嫉妒心太强,仔细想了想,孩子的嫉妒心由来已久。

一天,妈妈从幼儿园接冰冰回家,感觉冰冰不太高兴,路上遇到小朋友菁菁,冰冰就装没看见,菁菁叫她也不理。妈妈觉得奇怪,问:“为什么不理菁菁呀?”冰冰说:“我才不想和她玩呢,我讨厌她,她什么都比我强,老师经常表扬她,都没有表扬我。”

还有一次,冰冰看到邻居家的小朋友买了个漂亮的芭比娃娃,就让妈妈也给自己买个一样的,妈妈觉得家里的娃娃太多了没同意,冰冰生了好几天闷气。到邻居家玩时,冰冰竟然拿着那个芭比娃娃发泄似的一阵乱扭,妈妈虽然制止了她的行为,却忽略了她的扭曲情绪。

嫉妒是孩子们常有的心理,是孩子成长到一定年龄的心理表现

一般来说,两岁之前的孩子还不会表现出嫉妒,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会与周围的伙伴进行攀比,并以此来衡量自己、评价他人。孩子的情绪也会越来越复杂,荣誉感、竞争力和嫉妒心理都会明显地表现出来。

对孩子的嫉妒情绪,家长要正确看待、引导。嫉妒一方面是待人不够宽容的表现,另一方面也是孩子自我意识开始觉醒的表现。孩子是很情绪化的,不会掩饰自己的情绪,他们会将嫉妒情绪表现得很极端,家长不要把这种表现和道德败坏、品行低劣混为一谈。

通常,嫉妒情绪强烈的孩子,好胜心和自尊心都很强,看到别人比自己好,就会不服气,希望受到更多的关注。父母要做的,是化解孩子因嫉妒产生的虚荣、攀比、任性等负面情绪,设法将嫉妒转化为孩子进取的动力。

引导孩子化嫉妒为力量

当家长发现孩子有嫉妒心理,不要一味地把这种心理贬损为“卑鄙可耻”或予以打压,这样会让孩子的内心更加矛盾、扭曲。家长应该引导孩子把嫉妒说出来,缓解孩子内心的压力,或者适当地满足孩子一些合理需求,鼓励孩子化嫉妒为力量,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目标。

有时嫉妒和羡慕仅仅只有之隔,孩子看到别人穿了漂亮的新衣服,想“这衣服真好看!我也喜欢”,这就是羡慕;如果想“为什么她可以有这样的衣服,而我却没有,我也要有”,这就是嫉妒了。家长应该让孩子看到自己身上的优势,要帮助孩子找到自己的闪光点,比如,身体协调性好,有运动天赋;唱歌时音准很好,有音乐细胞;画起画来很有创意,有艺术灵感等。让孩子知道自己也有能让别的孩子羡慕的地方,而且没有十全十美的人,每个人都有强项和短板,既要看到自己的优势,也要接受自己的劣势。

让孩子学会珍惜自己已经拥有的,淡化嫉妒情绪。比如,小伙伴有个漂亮的芭比娃娃,自己有个可爱的泰迪熊,自己和小伙伴应该都很开心,可以把玩具和小伙伴分享或交换。家长要让孩子知道不是什么东西自己都要拥有,有得也有所不得。嫉妒情绪强烈的孩子,往往有很强的自尊心。看到别的孩子比自己好就不服气。家长平时不要对孩子说“你真没用,连某某都不如”“你看看某某,比你强多了”这一类的话,也许家长的本意是想激励孩子,但这种措辞很明显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家长要做的是鼓励孩子积极进取,与小朋友们良性竞争,告诉孩子爸爸妈妈看重的是他努力的过程而不是结果。要经常对孩子说“你行的,要相信自己的潜力”,而不是一味地泼冷水。只有这样,孩子才能把负面情绪转化为积极的动力。

心理学小贴士:嫉妒心强源于自我中心

嫉妒心强的孩子往往过于以自我为中心,平时骄纵任性惯了,心里就容不下别人,更不能容忍别人比自己强。所以,父母应该让孩子及早接触社会,多和同龄的小伙伴一起玩。让孩子在和小伙伴的交往中淡化自我中心,学会包容别人,顾及别人的感受,从根本上消解嫉妒心理。

相关推荐
查看更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