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孩子的成长看成一场马拉松,那么上小学的那天,则理所当然地被看成是真正的起跑。而事实上,在“发令枪”响起之前,明里暗里的,那些各自铆劲儿、你追我赶的“抢跑”早已开始。
近来,网络被5岁学英语被问“咋这么晚?” 这一话题刷了屏,并引起网友们的热议。
事情是这样的:林岚妈妈近来发现,身边越来越多相熟的家长开始热衷于晒孩子的“战果”:“孩子能用英语对话了!”“能背好多首诗了!”“20以内加减法全会了!”……一个个惊叹号,敲击着林岚的心。
还有3个月女儿才满5岁,林岚一直希望“孩子快乐就好”。
直到一次和女儿幼儿园同学的妈妈的一段对话,深深刺痛了她:“别的孩子都提前学,就你孩子不学,将来上学跟不上,她能快乐吗?家长这样对孩子负责吗?”
两个反问句让林岚几乎一夜未眠,和丈夫商量后,他们决定先给孩子报个英语外教班,“主要还是让孩子先喜欢英语”。
来到一家规模较大的全国连锁少儿英语培训机构,林岚一上来就被问懵了。得知孩子5岁,老师立刻问:“怎么这么晚才来,别的孩子都学了两年了?”
她很快意识到,这并不是危言耸听。在另一家培训机构,她和丈夫一起试听了一节外教英语课,发现班里的10多个孩子几乎都在5岁左右,已经学了一整个学期,26个字母全都学完了。她有些茫然,“起跑线一再被提前,到底什么时候才不会落于人后?”
因为社会需求太过旺盛,不少社会培训机构看到了“商机”,纷纷打出“特色教育”“幼小衔接”的旗号开班招生,还有的找一两个老师就在居民区租个民宅开课的。
她也帮女儿报了所谓的“特色教育”学校,但她反复对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说,“孩子总算跟着老师能学点东西,我的要求真不高,上小学能跟得上就行!”
之前小卡也想过,是不是要送我家的屁屁菇凉去学习点什么呢?学点什么总归是好的吧。
但是转念又想,她还那么小,正是享受童年,快乐成长的时候,送她去学什么会不会剥夺了她的童年,她的快乐呢?她长大会不会怨我们呢?
相信很多宝爸宝妈们都有过这样的纠结,但有时候看到别的小朋友从小就已经小有“成就”了,我们的孩子不学会不会就跟不上?会不会就比别人“输”那么一步?她长大会不会怨我们呢?
小卡在那之后听到了一句令我动容的话,"孩子还小,他/她应该和父母一起享受家庭生活,去了解温柔与爱,在他/她变得更冷漠之前......”
宝爸宝妈需要知道的误区
误区一:学习会跟不上
事实上,小学一年级“零起点”教学,是近年来教育主管部门明确要“问责”的重要内容。小学一年级必须严格遵照国家课程标准上课,“哪个知识点教多长时间,都有科学的、严格的规定,不可能出现因为一部分学生学过,老师就不讲了或压缩课时的情况。”
不仅如此,学校把开学周作为适应周,放慢速度,让孩子一点点了解学校、适应小学的作息等。也就是说,任何零基础的学生,很短时间内,就能跟着老师快速适应。
误区二:先学就比别人快一步
有很多会写字却不会拿笔、会拼音却发音不准的孩子,甚至还有的很早就出现厌学倾向,往往就是启蒙教育不规范造成的。孩子就像一张白纸,早期教育是性非常强,可往往大家只关注提前学了多少小学知识,却忽略了更关键的规范和习惯。
误区三:先学成绩会更好
“比分数重要得多的,是孩子良好习惯的培养。”
北师大天津生态城附属学校校长杨军红指出,总有一些孩子因为提前学了小学知识,觉得自己都会了反而容易上课走神;还有的课外培训班,要求家长坐在旁边一起听课做笔记,让孩子对家长有依赖,“这些都非常不利于孩子在低年级养成课堂专注力的好习惯,将来到了高年级会后劲不足”。
在这场谁也不敢松懈的人生赛跑中,单纯的知识,或许并没有那么重要。杨军红说:“对规则的敬畏、习惯的养成和健全的人格,可能才是人生真正的起跑线。”
小卡认为,孩子的童年应该是快乐的,不管是早学或不早学,孩子的快乐是重要的。
有的家长说,下班回去差不多快晚6点多,孩子晚8.9点钟就要睡觉,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少之又少。如果再给他报兴趣班什么的,估计一天陪他的时间也不过半个小时了。
如果孩子对某些方面感兴趣或者有天份,宝爸宝妈们可以正确的去引导,去挖掘。也许我们可以试着去和他一起学习,一起成长。这也许比送他到各种学习班会更好,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