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孩子渐渐长大,很多孩子都不愿意和父母聊天。从无所不谈到有所保留,再到非必要不谈话,亲子关系越来越差。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孩子的行为形成与父母的言语表达息息相关,特别是在对孩子进行批评教育时稍不留意,可能把孩子养成了玻璃心,也可能养出了熊孩子。
很多父母抱怨孩子不听话,你可曾想过是不是自己的表达方式不恰当,才导致孩子不如己愿?
1、当孩子不想理人
妈妈:我问你话呢,你这孩子怎么回事都几点,没听见吗?
改进方式:或许这时孩子真的有自己的小心事。不是只有大人才有心情不好的时候,孩子也有。爸爸妈妈应该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疏导他们的情绪。当孩子体会到你的关爱时,也许就会把心里的秘密告诉你。
妈妈:孩子,妈妈感觉到你今天有心事,我可以帮助你吗?和妈妈说说你心里会舒服些,你能体会到我在担心你吗?
2、当孩子弄坏东西
妈妈:早跟你说了不要乱动,现在好了吧,都被你弄坏了!小宝:我又不是故意的,能怎么办!
改进方式:当孩子弄坏东西时,他们内心也很害怕。所以不要一味地责备,很可能会刺激到他们,让他们变的胆怯。有时候摆弄东西对孩子来说也是一种探索,别因为斥责打击了孩子尝试新事物的勇气。帮助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既教给他实践,又给了孩子再次尝试的信心。
妈妈:既然已经弄坏了,妈妈也不骂你。但是你自己犯的错自己要想办法解决。小宝:我去拿扫把。
3、当孩子说不
妈妈:别玩了,赶紧去学习。小宝:不要!我还要再玩一会。
改进方式:从两三岁起,孩子的自我意识就开始萌芽。当他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要求时,不要认为是他跟你对着干。每个孩子都是有自尊心的。要孩子去做某件事情,可用商量的语气,让他明白你是尊重他的。这样孩子就比较乐于接受了。
妈妈:为什么不想学?小宝:我想和小伙伴玩一会再去学。妈妈:那你再玩一会,不过玩好了就一定要去学习了。
4、当孩子做事磨蹭
妈妈:你怎么还不起床,要迟到了!小宝.....
改进方式:不停的催不一定能让情况好转,反而会让孩子更乱。父母应该告诉孩子,迟到和起床都是自己的事,需要自己合理安排时间。从小养成习惯,为自己的行为负起责任,不仅能有助于孩子在生活中更加自律,也为长大后的生活好习惯打下基础。
小宝:都要迟到了,怎么不叫我起床?妈妈:起床是你自己的事,你得自己负责。
养孩子的过程,也是父母重新审视自身,与孩子一起成长的过程。面对孩子的不听话,稍稍改变下说话语气,让孩子感受到温暖和关爱,孩子就会乖乖地听从教导。小贝帮助贝妈们一起用科学的方式陪伴孩子成长。
朗兴服饰的这几款休闲中裤,是专为追求自在与舒适的孩子们量身打造。特别甄选了亲肤又透气的面料,每一寸都经过精心挑选,给予孩子温柔的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