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品牌内衣网

见过世面的父母 & 见过世面的孩子 是这样的

资讯 > 童装

2017-01-14 14:59:10

有见识的父母,不等同于有钱的父母,他们非常努力,也非常勤奋,拥有对万事万物的平和,这一点,直接影响到孩子身上。

1

西班牙旅行的时候,碰到一对父子。父亲因为到欧洲出差,带着孩子一路游历欧洲城市,在巴塞罗那,然后又去巴黎。

他的父亲研究生毕业之后,赴国外工作,若干年后回国内的一个大型企业工作。你可以感受到他身上的那种平和和从容,见过外面的世界,也知礼节。

孩子很开心,在高迪建筑的展览馆出来之后,他的父亲说,我觉得今天2小时的参观,收获并不会比学校里一学期的艺术课少。虽然我们请了假,但我们行万里路,都是知识。

这是我次听到有父亲这样赞叹多元化培养的妥当。

吃饭的时候,他说了一段话,让我印象深刻,他说:

我总觉得,我们那一代人,是有贫穷基因的,没有良好的物质条件,也没出去见过世面。这样的基因,是囿于自身以及上一代人的局限。

所以,一直到成年之后,都会有一种对生活的不安全,希望拼命赚钱,希望出人头地,拼命地用物质装点自己。而我希望,下一代人,不会是这样。

所以,他尽可能多地让孩子去看外面的世界,见外面的人。

他的孩子今年十岁,衣着朴实,会坐长途巴士去巴黎,也可以与人用英语流利地交谈,低调而内敛。

见到这对父子,让我想起一句话:父母见过世面,对孩子真的很重要。

2

有见识的父母,不等同于有钱的父母。他们往往具备的是:非常努力,也非常勤奋,有以此拼搏而来的经济基础,有后天他人和自我养成的教养,重要的,是拥有对万事万物的平和。

他们让孩子知道,一个人非常努力,是可以有机会成功的;一个人不应该囿于江湖,而是应该走南闯北;一个人不需要为了物质而束缚自己,有更广阔的天空可以去走。

所以,父母见过世面的孩子,更容易对物质保持一种天然的宁静,对欲望有天生的收敛,对精神有的渴求。

因为他们从小不缺少物质,所以,不需要用买买买来满足自己;因为从小被不断地满足,所以没有那么一刻会因为得到而炫耀;因为他们走过大山大水,所以不会局限于眼前的一切。

3

我的一个朋友,我们喜欢叫他小宁,现在已经是企业的高管,比我大不了几岁,他的身上,永远藏着两个字“见识”。

他一直到年收入80万的时候,依然开着一辆20万不到的车子;他聚餐的时候常常一身运动服,休闲得丝毫不像是领导;他也会去路边烧烤摊吃串串,和我们大快朵颐。

他有很多朋友,在他眼里,只有值得信赖和不值得信赖的朋友,没有所谓的穷朋友和富朋友。

有一次,我们几个朋友坐在他的车上,有一个朋友问,你怎么不换一辆车,实在太配不上你的身份了。

他笑了笑,问他,身份是什么?你可以告诉我吗?

那个朋友说,身份就是,你现在好歹也应该算是个高管,好歹开一辆40万左右的车子啊。

他打趣着说,果然,我要更努力才是。因为,我看上去还需要用一辆车来装饰。

他的父亲曾经也是一个国营企业的小领导。

他说,他的父亲非常刻苦,因为文革,只有初中毕业,后来恢复高考后,立刻去考大学。

他的父亲喜欢读书和打拼,于是,他小时候,总是看到父亲一个人在台灯下看书,过着帐子,也不知道看书的父亲几点才入睡。父亲后来成了小领导,没有任何背景的他,成了一家人的骄傲。

衣食自然无缺,小宁说,那时,带给他的并不仅仅是物质的满足,而是他通过父亲,坚定地觉得,自己的努力是可以改变命运的。

除此之外,他的父亲的特点,还总是带他去游山玩水。以前外出出差,总是会带着他,给他和老师请几天假,然后会和单位多请假一天,开完会之后,带他去游玩。

小宁说,那些年里的日子,他比孩子幸福的,不是有没有钱,而是发现自己走过了大山大水,变得开朗和从容。

“或许,我觉得物质可以满足我,但并不是能满足我的,对于我来说,也不是那么重要。”

“到现在,我自己成了孩子的父亲,我父亲还是告诉我,作为父亲,一定要足够努力,给孩子优渥的环境,并且让孩子知道通过努力,可以得到想要的一切;一定要给孩子广阔的天地,而不是永远读书不去走路。”小宁说,可能他们家境并不是的,但他自始至终仍然抱有谢意,因为父母,让他知道,从容地对待物质,努力地面对生活。

4

所以,我现在尽可能地让自己保持一种向上的姿态,我也很希望成为一个有见识的母亲,在孩子眼中,是勤奋的,努力的,热爱生活的,是可以不需要为万事万物所动,也不需要为任何事折腰,是有安全感的。

这样,让自己的女儿,也尽可能更好地面对未来的自己,不恐慌也不急躁。

我们所谓富养,其实更多的停留在物质上,是在极限的位置去拼命投食自己的孩子,这样的结果,可能会让孩子有一种感觉是,这个世界所有好的一切,都应该是我的。

而真正的富养,而是一种言传身教,让孩子在成长中,慢慢形成自身的价值观,可以对物质有不动声色的淡定。而父母就扮演了这个传递者的角色。

5

我很喜欢一句话是,父母是孩子的终身相伴者。他算不上导师,而是风雨前行的那个人。作为父母,和孩子走一路的时候,必须跑得非常努力,这样,孩子也会努力跟上你的脚步。

成为一个有见识的父母,让孩子懂得努力的意义,让孩子知道未来的宽阔,让孩子明白世界的广袤,或许就真的会有平和的生活气息和生机勃勃的勇气。

* 作者:谢可慧,专栏作家,新浪微博:谢可慧的村庄,公众号:秋小愚。

见过世面的孩子

前几天偶然参加了一个饭局,饭局上有个小女孩一直默不作声。

小姑娘看上去六七岁的样子,给夹菜就吃,但不会很大口,盘子空了也不会主动夹菜或者跟爸爸说。在席间,很多人跟孩子找话题聊天,孩子就点点头或者只用简单的几个字作回应。

孩子的爸爸几次告诉孩子应该怎样回答这些叔叔阿姨的问话,还说让孩子简单来个自我介绍,但是统统无效,小姑娘还是惜字如金。

后孩子的爸爸也只能尴尬的解释:“孩子有点内向,不经常带他来这种场合,也是刚从老家老人那边接过来。”

原来孩子的爸爸妈妈一直在这个城市工作,但是因为生活压力比较大,所以孩子生下来没多久,就送到老家交给爷爷奶奶带了。

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一些,孩子也快上小学了,夫妻俩才把孩子接到身边。本以为从此能一家团圆,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却发现孩子对他们已经生疏了,并且对这个城市也很难适应。

这位爸爸说,孩子刚来的时候,连马路都不敢过,不知道怎么开家里的智能电视,也不知道怎么跟周围的朋友来往。所以现在每次出门都尽量带上她,就是希望孩子能多见见生人。

见世面这种事真的急不得

我能感受到这位父亲的无奈和心疼,自己的孩子已经六岁了,却无法融入自己的城市,他担心孩子一直这样,会被欺负,会出问题,所以着急让孩子赶快做出改变。

近几年也总有天价的所谓情商提高班、名媛补习班、面试速成班、相亲特训班等等被媒体曝出。之前还听说过一个专门给小学生办的培训班,收费不菲,为期一周,会教孩子马术、高尔夫和西餐礼仪之类的。

据说每一期都名额爆满,深受不少家长欢迎。家长们报名的理由也基本是想让孩子长见识、见世面。

不过说实在话,见世面这种事,真的急不得。

国学大师王国维成就斐然,一生忠于清王朝。

有一次,他邀请已经被迫退位的皇帝溥仪到家中做客,热情的给小皇帝展示自己收藏的古董字画,金石玉器,但是溥仪随手指了几件,告诉他这些都是假货。

王国维一代大师,美学史学造诣精深,自己精挑细选而来的古董,小皇帝没仔细看就能够鉴别真伪吗?不服气的王国维找同行鉴别,又去古玩老板处套话,结果发现自己的真是赝品。

大师对年少的溥仪佩服到五体投地,溥仪却说了一句:“说我也不懂你们那些个鉴别的方法、技术,我就是看你那几件玩意和我家里的那些个不太一样。”

“和我家里的不太一样”,这应该就是对见世面霸气的回应了吧。

每个人的性格、眼界、人生观都是逐步形成的,跟自己从小所处的环境和受到的教育息息相关。

真的很难想象,这些刻在一个人骨子里气质里的东西,能够通过参加几次饭局,参加几天培训,看几本手册来速成。

被人羡慕的见识和眼界,被称赞过的一声见过世面,背后需要的都是润物无声的滋养和经年累月的熏陶。

见过世面的孩子需要安全感支撑

前几天微博上看到一位妈妈转发了一条娱乐新闻,标题是:《圆梦巨人》盛大首映 黄多多“萌撩”斯皮尔伯格。原来是黄磊带着女儿多多一同出席由斯皮尔伯格导演指导的电影《圆梦巨人》北京首映典礼。黄多多身穿一件黄色的小裙子,跟斯皮尔伯格用英语相谈甚欢。

这位妈妈配文:多多真棒,希望以后女儿也能长成这样,活泼开朗落落大方的。

综合来看,多多确实可以算作是一个见过世面的孩子。

见到大导演和众多媒体摄影师、记者一点都不怯场。

走大秀也轻松自然,还能带着比自己小的小朋友。

在机场被拍也大方摆造型,很少不耐烦或者躲着人。

见过世面的表现之一就是“落落大方”。

因为见过,因为了解,因为熟悉,所以能够很大限度上的缓解焦虑和害怕。即使面对不熟悉的事物,更多的也是敞开心态去迎接而不是逃避和拒绝。

这种“落落大方”背后,需要的是安全感做支撑。孩子被大人教过正确的礼仪和可能遇到的事情的处置方法。同时更是清楚的知道,他是安全的,是被保护和爱着的。

养育一个见过世面的孩子,金钱确实是一个方面。但同样家境的孩子之间,差距悬殊者却不少,其中的主要原因,我想还是父母在孩子教育问题上的用心。

黄磊夫妇诚然算在“有钱人”的行列,但他们在给女儿安全感上所做的事情,几乎每个家庭也都可以做。

他们会经常带着孩子出门旅行,有时候是国外,也有很多时候,只是田野和果园。

会放手让孩子参与到家庭事务中来,给孩子足够的话语权。

赞美孩子用心做出的礼物,并珍惜。

  允许孩子在不影响他人的情况下,充分释放自己的天性

这些事,与金钱关系不大,更多是看父母的教育理念和远见。父母只有给了孩子足够的安全感,孩子才能表现出那么自然的:不担心,不害怕。

想让孩子见世面这些事不能省

教育孩子是一件又辛苦又复杂的工作,几乎没有父母能够在孩子出生后不管孩子,却在二十年之后,一下子收获一个明理懂事,通透豁达的青年。

想让孩子健康成长,多见世面,这些事儿不能省。

如果有可能孩子自己带

有位妈妈说,自己带孩子的时候,孩子4岁就能背诵几十首唐诗,语言表达能力比同龄孩子也高出很多。但是去城市工作了一年,回家后却发现孩子语言能力退步很大,所以毅然坚持再苦也把孩子带在身边。

很多因为工作关系被迫与孩子分离的父母,似乎都有过同样的疼痛:孩子变得内向了,与父母不亲近了,更不要提见世面了。

再多的钱都无法弥补孩子没有父母的童年,如果有可能,把孩子带在身边,让孩子跟你学习如何与这世界和平相处,才是带孩子见世面的方式。

如果有机会多出去走走

旅行永远是提高见识的好途径,离开固有的环境,孩子必须开启自己所有的感知力量,去不断的观察和学习。

不要担心孩子太小记不住什么,也不用在意出去旅行,孩子会少了几天的时间背书。因为旅途中的见闻,给孩子带来的心灵上的成长,是不会被抹去的。

有句话是:不登山,不知山高;不涉水,不晓水深;不赏奇景,怎知其绝妙。经历过,见识过,你会发现孩子在生活中就少了很多大惊小怪,看问题的角度也更加的多元化。

如果有时间跟孩子一起读书

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物理使人深刻,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

热爱阅读的人,身上自然有一种书卷之气。即使条件有限,也比常人更能抓住机会,学会变通。并非人人都有帝王般的家庭熏陶,但是让孩子登上书籍的阶梯,往往能够帮孩子看到更远的世界。

每一本书都是一个新的宝库,只要时间容许,就跟孩子一起读一本书吧,读书是增长见识简单的途径,也是见世面便捷的途径。

如果有条件让孩子结交更的朋友

看到过这样一种说法,你的收入约等于你5个的朋友收入的平均值。不知道这种说法是否科学,但“人以群分”这句话却不无道理。

我曾问过一个考上了清华大学的孩子,上清华的感受是什么,他说是周围的朋友都比他,自己必须更努力才能追的上去。

这孩子从小学到高中一直都是县城里的学霸,但是在清华,他发现自己普通得不能再普通,也由此更加的奋发图强。

如果一个人,总是把眼光放在自己熟悉的小环境里,天地就变得小了。而比孩子更的朋友,却能帮助孩子打开看世界的另一扇窗子。同龄人之间彼此交流看过的书,走过的旅途,远比成年人的说教要来得管用和有效。

关于什么是见过大世面,有位知乎网友给出的答案也颇受大家的认同:

会讲究,能将就,能享受的,也能承受坏的,见过世面的她们自然会在人群中散发不一样的气质,温和却有力量,谦卑却有内涵。

我们谁都无法要求孩子现在就是这样的人,但是我相信大多数父母都希望孩子以后可以成为这样的人。而带孩子见世面的人,正是你,适合带孩子见世面的时机,正是现在。

相关推荐
查看更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