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品牌内衣网

亲爱的宝贝 你不必分享一切

资讯 >

2017-01-15 16:25:07

亲爱的孩子,愿你舍得分享,也懂得拒绝。分享行为可以帮助幼儿赢得玩伴,使幼儿在活动和交往的过程中更好地获得言语表达、人际交流等技能。

但不是所有情况都需要孩子分享,家长不能一昧地让孩子学会分享,却忘记了拒绝。这世界贪图索取的人很多,如果我们的孩子一根筋的善良,就有可能受尽伤害。

所以小编今天既整理了让孩子学会分享的方法,又要告诉家长们,哪些情况需让孩子懂得拒绝。

女儿嘟嘟两岁,她在吃东西之前,总是先用萌萌的大眼睛环顾四周,如果我在身边,她会跑过来把手里的食物直接塞到我嘴里:“妈妈吃吧。”接着便歪着头认真地观察,如果我没用心咀嚼,她又像热情的小主人般继续催促:“吃吧吃吧,妈妈吃吧。”

这个爱分享的好孩子,会把这样的礼遇献给每一位家人,来陪她玩耍,慢慢熟络起来的大人小孩,以及她所有的玩具伙伴儿们。

爱分享的嘟嘟不是被谁教育出来的,家人们的互相关爱,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她。

那如何让孩子学会分享呢?

满足宝宝对爱的需求

请爸爸妈妈拿出足够的时间、精力来和宝宝共处,不要忽视宝宝对爱的需要。否则,宝宝可能会失去已经获得的安全感。这种对父母的不信任,就可能在宝宝的社会行为上体现出来,比如不愿意与人分享。

做出分享的榜样

爸爸妈妈可以有意识地在宝宝面前与家人分享自己喜欢的东西,当宝宝偶尔做出分享行为时,一定不要谢绝,要诚恳地接受宝宝的好意,而且要谢谢宝宝,让宝宝体验到和大家分享是件很快乐的事情,从而激励他继续这种行为。

在关键期加强引导

1.5~2岁是儿童分享行为能力发展的关键期,父母要抓住这个时期,在日常生活中加以引导。比如在宝宝与家人共处时,、在与小朋友共处时,要引导他分享食物、玩具等,充分利用这个关键期,促进分享行为能力的发展,更好地获得社会交往的技能。

学会了分享,我们就来看看如何拒绝

嘟嘟在外面玩儿她的遥控越野车,一个小哥哥凑过来想摸一把,她死死把住方向盘,语气坚定地大声说道:“这是大嘟的!”

眼前的场景是小孩子间常见的,关于分享的话题。我走到小男孩儿面前蹲下:“小朋友,你是不是想跟妹妹一起玩儿车车呀?”

“是。”小男孩儿怯生生地点点头。“好,阿姨去跟小妹妹商量下。”

转过头我问女儿:“嘟嘟,小哥哥喜欢你的车车,如果你愿意的话,和他一起玩儿好吗?你是小主人,你来教他吧?”

小朋友表达了自己想借玩具一起玩耍的想法,妈妈又肯定了她是这件玩具的主人,嘟

嘟的戒备心放下了,喜欢照顾人帮助人的热心肠被调动起来,一切变得很简单。

“好吧。”嘟嘟想了想,同意了,接着便咿咿呀呀地开始跟小男孩儿“介绍”起她的装备来。

拒绝分享的嘟嘟也没有过错,面对突如其来的“掠夺”,她的反应是“捍卫个人财产”,这很正确也很符合逻辑。

每位家长都希望孩子懂得分享,但小编想说的是,有时候,孩子要学会拒绝,不必分享。

两岁的孩子会逐渐开始有自我的概念,懵懵懂懂中逐渐体会什么是“我的”。他们把着自己的玩具,守着自己的食物,如果用“自私”来定性,未免太简单粗暴。

换言之,我们在批评孩子不懂分享的时候,是不是应该同他们讲清楚,什么是应该分享的,什么是自愿分享的,什么是不能分享的呢?我们作为大人是否也能划清界限、严格执行呢?如果不能,我们凭什么要求孩子一定要分享。

别人遇到困难而自己力所能及之时,应该分享;无关紧要但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自愿分享;涉及隐私、事关安危的,不能分享。

童话里不都是骗人的,但童话故事里的坏人坏事,在现实生活中往往更加肆意妄为,甚至得不到应有的惩罚。只给孩子灌输简单的分享理念是不够的,他们必须慢慢知道,分享不一定是好事,“自私”有时能保护自己。孩子有权拒绝分享属于自己的东西,有权拒绝任何人的无理要求,有权把自己的隐私紧紧锁住。

除了不随意分享,孩子们还应该知道的是,何种东西是别人主动给予也不能去共享的

比如陌生人的糖果、食物、饮料等。社会对儿童的不稳定因素,有外因造成的,也有家长们不经意间的教育造成的。孩子们认为所有的分享都是善意的,就会轻易被恶势力所侵犯,如果他们懂得向不明原因的分享说不,也许就能把危险降低一分。

总之,小编希望每一位孩子都学会分享,但也要懂得拒绝,这不是自私,而是一种自我保护!

相关推荐
查看更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