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父母都在斗智斗勇的育儿路上奋力前行,你会常常因为孩子的不听话而炸裂血管吗?孩子执拗故意跟你作对时,你会很烦躁但不知道如何对付吗?
举个栗子:
人物:丹丹妈妈 丹丹
事件:丹丹执拗不上学还要求妈妈不要上班在家陪丹丹
遇到这样的情况,大多数没耐心的父母,他们恐怕要指责孩子不懂事了,丹丹妈妈没这样做。
丹丹妈妈装作愁眉苦脸地跟孩子说:“丹丹,怎么办呀?妈妈遇到了一个大难题!”妈妈明天就要上班了,但丹丹希望妈妈在家陪她,但是妈妈不上班的话,老板会不高兴,还要扣妈妈的工资,妈妈也会很难过。你赶紧帮妈妈想想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这样的难题?”
丹丹紧皱眉头一副苦苦思考的样子,“我想到了一个好办法……”
“什么?你想到什么好办法?”妈妈故意迫切地问。
“你换一个不会生气的老板!”(小家伙没上钩)
“这的确是个好办法,但是妈妈很喜欢这份工作,它能让妈妈开心。”
丹丹又继续冥思苦想,“那你去上班吧,我不在家里玩了,我要上学。”
“哇,这个办法太棒了,你是怎么想到这个好办法的?”丹丹一副得意洋洋的样子,“我一动脑袋就能想到!”
第二天一大早就爬起来自己穿衣服、整理书包,还批评妈妈赖床不像话会被老板批评,爸妈都要笑死了……
在心理学上,大多数人往往有让承诺跟行为保持一致的强烈意愿,对心灵纯净的孩子来说更是如此。
2~6岁的孩子会进入执拗期(大多数孩子会集中在3~4岁),即叛逆期,当孩子有类似的执拗行为时,爸妈们都可以用上面的“心理学诡计”应对,当然你不能让孩子知道你是故意让他们做出承诺。常见的孩子执拗行为包括不肯穿衣服、不吃饭、不肯上学、不睡觉、不刷牙、不洗澡、一定要爸妈陪着玩、闹着要吃垃圾零食……等等。
具体如何对孩子施“心理学诡计”呢?
1、不斥责不厌烦孩子的执拗
爸妈们可别因为孩子的执拗而讨厌他们,因为有德国儿童心理学家研究发现,执拗期反抗力强的孩子85%长大后会成为意志坚强、深具判断力的人。只有理解了执拗是每个孩子都会经历的一个成长阶段,以宽容理解的心态对待,才能让孩子的“执拗”更快过渡。
2、引导孩子“主动”做出承诺
在孩子面前扮成“弱者”,所有执拗期的孩子都有“长大感”(典型的是有些孩子不再喜欢爸妈叫他“宝宝”,口头禅是“我已经长大”、“我不是小孩了”),你的扮“弱”恰好能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以一种寻求帮助的姿势,虔诚地跟孩子互动,恰如其分地引导,终让孩子“主动”想出解决方法、做出承诺。
也会有例外
“心理学诡计”更适合平时经常体恤孩子感受的父母,这种家庭的孩子也容易体恤父母的感受,否则孩子会坚持他们的意愿。那些坚持他们意愿的孩子,在他们耍性子的时候,大多数时候是靠父母粗暴的语言或暴力“说服”的,可以说这是一种死循环,孩子越耍性子、家长越野蛮、孩子越叛逆执拗……说到底,这样的父母还是要放下自己,从体谅孩子的每一丝情感开始,当然这会是个不短暂并且煎熬的过程,养孩子不是一项轻松活。各位父母在斗智斗勇的育儿路上加油吧!
四月,美好的四月,春天中的春天,就这样又一次无声无息地滑过,滑过指缝,滑过梦想,滑过KHAKI卡琪屋童装!热烈祝贺KHAKI卡琪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