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新手妈妈,在坐月子期间或出月子后觉得手腕疼痛,刚开始可能以为自己在月子里受凉,或不小心扭到手腕导致的疼痛,可是后来疼痛感却越来越严重,甚至连大拇指都开始无法使力了。这是怎么回事?当心!这种病叫“妈妈手”!
“妈妈手”的症状
“妈妈手”是“腱鞘炎”的一种,又称为狭窄性腱鞘炎。它都有哪些症状呢?妈咪们快来自检一下!
手腕侧上方疼痛,有时这种疼痛还可能延续到大拇指或者前臂。在手腕或大拇指做伸直与伸展活动时,会有局部的疼痛与肿胀。
一般来说,新手妈妈是患“妈妈手”概率较高的人群。因为刚刚经历了分娩,她们的肌腱、韧带都比较脆弱,很容易受伤。经常使用鼠标的人群也容易患腱鞘炎。
如何治疗?
1. 避免高重复性的手指或手腕运动,不要过度用力,不要长时间保持同种姿势抱娃,避免长时间用拇指抓握,比如连续使用鼠标、敲击键盘、弹钢琴等。
2.“妈妈手”一般在清晨醒来时严重,感觉手指僵直,伸展不开,这时可尝试将双臂抬高,让血液快速回流,以缓解症状。夜晚如果疼痛明显,可在胳膊下垫一个小枕头,将手腕适当垫高。
3. 平日工作中要间断休息,休息时把手臂抬高至头顶,可以让静脉及淋巴液回流。或将手腕举过头顶后,做轻轻甩手的动作,可以有效缓解疼痛与肿胀。
4. 组织水肿是导致手腕疼痛的重要原因,因此平时的饮食注意保持清淡,要控制盐的摄入,预防水肿发生。
5. 背奶妈妈在使用吸奶器时要特别注意啦,在给宝宝挤奶而连续长时间做拇指张合动作,这种反复挤压的动作也非常容易诱发“妈妈手”哦!
怎样预防”妈妈手“?
1. 抱宝宝姿势不能错
爸比妈咪们要掌握好抱宝宝的正确姿势——主要重心放在前臂,手腕和手指保持放松状态,手腕只是起到轻轻扶挡的作用,双侧手臂交替着抱,也不要长时间保持同种姿势。手腕感觉酸痛、困乏时,要及时换另一侧或将宝宝放到安全地方后,活动酸胀部位,及时缓解不适。
2. 注意手部保暖
尤其是新手妈妈在月子里一定要注意手部保暖,避免寒冷刺激,不给月子病留有可乘之机。
3. 避免肌肉损伤
少量的家务可以帮助恢复,但时间一定要控制好,感觉劳累或手腕酸胀时要立即停下来休息,否则会使肌肉一直处于紧张状态,从而出现损伤。
4. 适当的手关节运动
手腕部出现酸胀感时,甩甩手,手腕左右转圈,及时消除不适。
除了妈咪们,平时需要带小孩的老年人也同样需要注意“妈妈手”哦!不管哪个部位出现酸胀感,一定让自己的酸胀部位活动放松一下,不要让腱鞘炎有机可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