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品牌内衣网

突然开始怀念小时候过年的味道

资讯 >

2017-01-17 09:10:36

春运火车票开抢的天,办公室里的抢票小分队竟然异常淡定,眼看着回家的火车票被瞬间秒杀,他们竟淡定又释然地舒了一口气,说:“现在过年都没年味儿了,什么时候回家都一样!”

是啊,又要过年了,可我们的年味儿都去哪儿了呢?

睡前故事不只有白雪公主,还有“年”的传说

还记得从前,过年是一定要下雪的,大雪总是伴随着期末考试而来,小学生们欢呼着解放了!冲到院子里堆雪人打雪仗,年就在他们的欢声笑语里悄悄地来了。但是现在,我们长大了,可就连在北方,雪也不再常见了。

给孩子大把的钱花,不如陪孩子放烟花

从前,过年总少不了鞭炮声,当春节联欢晚会零点倒数计时开始,鞭炮声就响彻了整个年关。拜年的电话一个接一个,我们在鞭炮声中听不到对方说什么,只大声说着新年快乐!但是现在,我们长大了,放鞭炮的人却越来越少了,过年,快要变成静悄悄的了。

的夜除夕夜,香的饭年夜饭

从前,年夜饭是一年的重头戏,要提前好久炖菜准备,父母在年三十一大早就开始忙碌,到了晚上,就变出一大桌精美菜肴,我们眼巴巴地在厨房外面等饭菜上桌,可长大了,年夜饭都在饭店打发,我们一人抱着一只手机,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不言也不语。

朋友圈里嘘寒问暖,不如走出家门拜个大年

从前,一家人团团圆圆,亲戚之间拜年走动,便是过年。无论再晚的火车飞机,家人一定会等你回来才肯开动年夜饭,因为家里面的每一份子都缺一不可。从大年初一开始,串亲戚拜大年已经成为了我们的固定活动。现在,我们长大了,大家却在不同的城市过年,再难吃上一顿团圆饭,亲戚之间往来减少,越来越疏离。

我们的年味儿,都去哪儿了?

小孩子喜欢过年,因为有新衣服和压岁钱,对于成年人而言,过年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更是一个神圣的仪式,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完成这个仪式,似乎这一年都会过得顺顺利利。都说人是世界上有恋家情节的,每年的春运堪比一场动作大戏,再累再难都要回家,因为家中有人等你,便代表着牵挂,也代表着对你是家中一份子的认同,我们需要这种认同来证明自己存在的意义,因此过年回家,这是人的文化传统。

既然是文化传统,可年味儿为什么越来越淡了呢?是我们丢掉了自己的根吗?

其实,随着西方文化的引进,类似圣诞节、万圣节、情人节等多个西方节日开始渗透进人的生活里,月月有节可过,对节日的期待和兴奋也都慢慢变淡。年轻人更多向西方文化靠拢,将“洋节”过得有滋有味,而传统节日却多半只是老人们的遵循和坚守。

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也是年味儿消失的一个主要原因,我们生活压力大,整日疲于奔命,便再无闲心停下来享受一下生活的情趣。一年忙到头,好不容易有个可以休息的假期,谁还要费力再做上一桌年夜饭?能省则省吧!

从前我们过年拼命要回家,是因为只有回家了才能见上家人一面,但如今,网络的便捷使得视频通话成为了动动手指的事情,想要跟家人见面,随时随地。交通的便捷又让回家可以说走就走,既然这样,为何要在春运中挤得灰头土脸呢?更何况环境的破坏让雾霾肆虐,谁都不想出门做人肉空气净化器,鞭炮因为污染环境被禁,没有了鞭炮声的年,过起来也再不像年了。

我们可以列举出来很多理由不愿再过年,但我们过的不仅仅是年,更是传统,人无论在何时都不能丢掉,找回年味儿,就是找回人的文化传统。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炸豆腐;二十六、炖羊肉;二十七、杀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这是我们从小就会唱的年俗歌谣,为什么不从它开始,把我们的年味儿找回来呢?

相关推荐
查看更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