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全新的时代,孩子本身具备的某项技能可能并不是重要的,创造性思维会比任何能力都重要,而且只会越来越重要。
在人类历史的发展长河中,没有任何一个时代比今天变化的更快:时代的“黑天鹅”不断涌现,以前我们所熟知的生活习惯和方式统统面临着瓦解;智能AI时代已经初见端倪,不难想象当机器人凭借人类赋予的学习能力和基于大数据的预测能力,技能呈几何式增长、进而取代大量的工作岗位……那样的时代并没有很遥远,很可能我们的孩子就会“赶上”。
我们的孩子还剩下什么,使自己“不可取代”?我们身为家长,又能够为我们的孩子做一些什么?
我们这一代人的父辈、祖辈,靠着一门手艺干一辈子可以过得很好,所以我们的父辈、祖辈教导我们:“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把一门技术练好就能一辈子。
但下一个时代,如果没有创造力和学习能力,只是一个“手艺人”,分分钟被取代都是有可能的。
很遗憾的是,现在很多父母的思维模式还没转过来,有时候用自己的“聪明”去教育孩子快捷的达到目的,并为此表现得沾沾自喜;有时候对于孩子的不同想法和行为进行直接地打压,完全不给他们解释和展现自我的机会……这都是抹杀创造力行为。
当然,创造力的构成是比较复杂的,但它可能并不是一个虚无缥缈的东西。今天小鲨就想跟爸爸妈妈们谈谈「创造力是什么」,让父母更好地理解它,以便达到“在日常生活中有效保护孩子创造力”的目的。
创造力是什么
创造力的核心是创造性的思维方式。既然创造力是一种思维方式,那么它的敌人就是思维定式:不懂得变通,不能快速理解事物的本质。
很多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喜欢规定很多的条条框框,一旦孩子的行为超出他的限定范围就很生气,甚至孩子基于自己的兴趣把衣服弄脏了也会被说一顿……不得不说控制欲较强的父母、“强迫症”的父母都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孩子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但纵然孩子再有创造力,在不够合理和适宜的教育下也并不能很好地发挥效果,要想有效地发挥和应用孩子的创造力,还必须有两点认知:
1、作为父母,要有意识不断摄取育儿的知识,并且有意识和自家的现实情况相结合,用“改良版”的体系框架来教育孩子;
2、父母们必须具备独立的人格和坚韧的意志,一个“巨婴”是没有办法培养出秀的孩子的。
创造力的三大组成部分
1、超脱书本的基础认知与理论学习
目前父母们关注的,唯有孩子的学习或者说是成绩,但其实还有很多层面的认知并不一定来源于书本,生活中处处皆是,这也是为什么越来越多的教育学者提倡在生活中去学习和认识事物。
但是就算有好的基础的理论知识,距离拥有较强的创造力还有很远很远的路。孩子会背,会做题,会考试但普遍缺乏创造力是不争的事实,就像一个孩子会利用所学的重力原理创造一个很有意思的玩具,而很多孩子只会记得公式而已。
当然这并不代表人天生就没创造力,只是一直以来在实践和应用层面的教育太弱,大部分人真正开始应用知识也是在工作以后(甚至相当部分技术的人工作后与知识毫无关联),而不是在想象力的学生时代。
2、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创造性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没有创造性的思维哪怕掌握再多的基础理论知识也发挥不了其的能量。
创造性思维使人们能够在看清事物本质的同时又能跳出固定的思维,它能使人们利用掌握的知识创造出新的事物、新的解决方案、重新排列组合等等。就像爱迪生发明电灯一样,发明电灯之前他必定掌握了大量的基础理论,但电灯对于当时的人们基本是一个认知黑洞,一般的人根本不会想到能有这样的一个存在和应用。
当然创造力并不是体现在发明新事物上,就算是同一个项目,你能想到不同的解决方案或者跟别人截然不同的方案,这也是创造力的体现。
3、人格的塑造与培养
这也是很多父母都不理解的地方,认为创造力和人格怎么会有这么强的关联。
但健康完善的人格也是创造力应用和发展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就像是一个电脑系统的运行环境,如果运行环境有BUG,哪怕软件本身的功能再也面临着时刻崩溃或者卡死的情况。
健康完善的人格主要表现在孩子的进取心、求知欲、抗压能力和独立……等等,它是创造力的内在驱动力,如果没有这些品质为基础,孩子极容易放弃、沮丧和精神崩溃,从而不能让孩子很好的发挥其理论知识和创造性思维的能量。希望此篇推送能对家长们有所启发。
后疫情时代,数字浪潮面前,众多企业纷纷暂缓营销计划,对产品营销、品牌打造趋于保守。市场竞争洗牌加剧,踩准市场需求,打通新渠道或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