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
2017-01-18 15:45:17很多妈妈都有给孩子讲故事的好习惯,而越来越多的家长意识到,在信息化发达的时代,能够静下心来每天读一些书,对于孩子的成长更是至关重要。
不过,有的家长发现孩子喜欢听同一故事,有时候听十几遍都听不腻的,就跟走火入魔一样,当妈妈的都几乎要崩溃了,其实,亲子阅读不是讲讲故事这么简单的!
如何给孩子讲故事能更加享受?!如何陪着孩子一起读书?!如何引导孩子读一些有益的书?!
首先,我们要知道喜欢做重复的事情,那是孩子的天性,而且年纪越小的还是,重复率会越高;而宝宝的理解能力还不够,在真正理解一个故事之前,可能需要听很多遍;
其次,如果宝宝喜欢一本书,他们就会让妈妈一遍遍地讲给他们听,等孩子慢慢长大,自然开始接受新的故事了;
亲子阅读是要运用多样的阅读方法,让孩子在听一听、看一看、玩一玩的阅读过程中感受、体验、掌握阅读内容,唤起儿童的创造力、想象力,促进孩子认知发展,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
讲故事,是需要大胆练习、小心体会的。
亲子说故事时间要固定,在家里营造一处小小的空间,是故事的小角落。固定的时间、固定的地点,彼此都会培养好心情,更能让孩子进入故事的世界。
讲故事的时候要尝试用不一样的声音,不一样的语言。讲的时候,不必拘谨严肃,也不要害羞,爸妈可以换换自己的声音、语言,用游戏或扮演的方式。
进入故事情节,自然流露人物对话的感觉;比如该巫婆上场时,用邪恶高八度的声音,轮到小小蚂蚁的戏,可以用纤细微弱表现。
故事情节是很好的启发工具,能启发孩子对不同知觉的感受力,以及孩子的想像和模仿、创造。
但是,不要总是觉得讲故事就一定要学点什么。现在很多故事书都有道理总结,潜移默化中,妈妈也觉得这样很好,可以让孩子多学学,有时候,就算故事里没有道理总结,也喜欢在后问“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的道理。”
如果在讲故事的过程中,总是提问、讲道理,孩子就可能把注意力集中在问题上,随时在想怎么回答,听故事不再是有趣的事情,而是变成了一种负担。
说故事的重点,是要让孩子和你分享一种在幻想,有趣的境界中,单纯的娱乐效果,不要在孩子听完故事,加上说教,让孩子觉得无趣,几个孩子一起听还可以加强互动的趣味。
如果孩子爱提问,那要多跟他们做互动;
比如正读得起劲时,连自己都入迷了,可是,孩子却总是问个不停,就不能好好地听,讲一篇短短几页的故事,有时候半个小时还没讲完;
尽管我们前面说到,不要在讲故事的时候给孩子提问,但是反过来,妈妈们却要耐心去回答孩子提出来的问题;
正是因为孩子对故事感兴趣,全情投入地在听讲,并且还知道主动思考故事的内容,他们才会不停地发问,这才是很好的阅读状态哦。
一本好的故事绘本,不只是文字而已。其中的韵味,确实可以一读又读之后,慢慢体味。
有的孩子,不愿意听文字故事,相反的喜欢画画、图片的东西。
而从本质上来说,讲故事就是把文字和画面信息讲给孩子听,或者是把书的封面、作者等信息讲解给孩子听,可能在下一次,读同个作者的作品的时候,孩子还会想起来之前讲过的作品呢。
透过故事让孩子培养好的生活习惯,无形传达的生活教育,练习思考和建立生活价值观,提升孩子的文化气息,更能促进亲子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