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亿人上冰雪”的口号为2022年冬奥会申办成功提供了很大助力,在整个冬奥会周期中,这也将作为短期目标成为我国发展冰雪产业的强大动力。去年11月2日,国家体育总局发布了《冰雪运动发展规划(2016-2025年)》和《全国冰雪场地设施建设规划(2016-2022年)》,这两项规划无疑又为我们发展冰雪产业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判断一个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前景,除了一些数字上能体现出来的事实之外,还有三个方面具备极强的导向性,具体说来就是政策导向、资本热度以及创业的热情。在2022年冬奥会的大背景下,冰雪产业逐渐成为我国体育产业板块中不得不提的一块重要领地。事实上,我国的冰雪产业还处于非常初级的发展水平,我们对冰雪的理解也不够深刻,冰雪项目的规律、特点以及盈利模式与传统项目相比也是完全不同的。这种局面需要管理者、投资者、从业者的共同努力来改变。看看几位大咖的观点:
启迪冰雪集团CEO范世泓:体育行业还存在很大泡沫,整个产业链里赚钱的不多,即便有一两家企业能赚钱,盈利能力也不强,可持续发展的前景堪忧。五万亿的体育产业规模,靠现有的IP、人才是不是能完成还很难说。具体到冰雪产业显然更是如此。
我们产业从业者首先要做的是转变对体育的观念,用一种更轻松的心态看待体育,让体育产业形成自然的发展体系,至于政策、投资等外部压力都不应该成为主导。说到冰雪,可能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地域、天气带来的种种限制,但是要想真正让冰雪向产业规模化发展,这些因素都不应该成为阻碍。
IDG全球常务副总裁、IDG资本创始合伙人熊晓鸽:目前我国真正参与冰雪运动的人数与三亿的数字还相去甚远,这就是市场空间,同时也是投资机会。要想借冬奥之势在冰雪投资上有所斩获,现在就是进入的黄金时期,这并不是单纯基于一时的投资冲动,而是结合了政策指向与市场需求后的理性考虑。一个产业发展的最终决定权还是市场选择,当国人能够真正将冰雪运动当成一种生活方式,那么这个市场自然更加值得期待。
奥之星冰上运动咨询公司(两枚冬奥会花样滑冰铜牌获得者):作为运动员投身冰雪事业,更多是因为自己有责任、有情怀,还有更多的亲身体会,能够更直接地找到行业痛点。谈到自己的创业经历,陈露告诉禹唐,作为北冰南展的践行者,在深圳开展滑冰运动还是经历了一段培育期,前期也做了很多普及推广工作。相较于北方,南方虽然缺乏冰雪运动的传统,但是经济相对发达,商业模式推进的速度更快一些。
结语:随着政策的落实,我国冰雪产业的万亿级市场已经开启,不过从资本的角度来看,要做好长线投资的准备。而对于从业者而言,要找准市场需求,建立相对复合式的盈利模式,让场馆、培训乃至赛事IP能够有机结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