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小宝宝的近视概率越来越高,很多爸比妈咪将矛头指向了电子产品,但其实这黑锅可不能全让手机、ipad、电视来背,太不厚道~
婴幼儿期的视力发育非常关键,作为宝宝的监护人,爸比妈咪的护眼行动要从宝宝出生天开始!今天小鹤来为大家分享一些预防婴幼儿近视的小知识,尤其是已经近视的爸妈一定要好好看看啦!
预防近视要趁早
新生儿期(娩出至出生后28天)
注意观察宝宝双眼的大小、外形、位置、运动、色泽等,尽早发现眼睛有无先天异常,并积极防治各种源于产道的感染性眼病。
婴儿期(1-12个月)
避免外界不良因素对宝宝眼睛的影响,注意眼内有无异物,由于宝宝的瞬目反射尚不健全,一旦发现宝宝的眼睛红肿、流泪,应尽早到医院就诊。
幼儿期(1-3岁)
随着宝宝年龄的增长,与外界接触的逐渐增多,患感染性眼病的机会也会明显增多,如常见的沙眼、麦粒肿、结膜炎等眼病,都是通过传染引起的,因此,让宝宝有自己专用的毛巾、脸盆,以免使眼病在家庭中蔓延。
宝宝近视的信号
1眯眼 眨眼 揉眼
眯眼时眼睑会遮挡部分瞳孔,能减少光线的散射,从而可以暂时提高和改善视力。因此,如果发现宝宝经常眯眼看物体时,爸比妈咪要密切关注并考虑到宝宝是否患了早期近视。
眨眼可以舒缓眼部压力,增强视力。眼睛不舒服时,揉眼也是一种本能,但频繁地眨眼揉眼就要及时带宝宝去医院检查视力。
2皱眉头
经常皱眉会使眼外肌压迫眼球,会反向刺激眼睛肌肉,加速近视形成。当发现宝宝经常皱眉时,要及时带宝宝去医院检查视力哦!
3拉扯眼角
有些宝宝近视后,会经常用手向外拉扯自己的眼角,这样做跟眯眼、皱眉有一样的效果。当发现宝宝有拉扯自己眼角的习惯时,要及时带其去医院检查视力。
4歪头看
歪头看物体可以减少散射光线对视力的影响,当你发现宝宝经常歪着头看物体时,就要带其去医院检查视力,并要纠正其看物体的错误姿势,以免使宝宝养成歪头偏头的坏习惯。
5斜视
有些近视的宝宝会合并有斜视情况发生。爸比妈咪注意观察会发现:当宝宝一只眼睛向前看时,另外一只眼睛会不自主地向外侧看的习惯。这也是近视的信号,要及时就医检查。
6眼球突出
近视眼由于眼轴增长,眼球变大,外观上呈现眼球向外突出的状态。如果你发现宝宝眼球突出,千万别大意!
护眼小贴士
床头不宜悬挂玩具
不少家长喜欢在婴儿床上方悬挂一些可爱的玩具,长此以往,宝宝的眼睛很可能发展成内斜。如果悬挂,也要经常变换一下悬挂位置,不宜长时间悬挂在某一处,否则宝宝很容易发展成斗鸡眼。
夜晚不宜开灯睡觉
晚上睡觉开夜灯不利于宝宝的视觉发育,因此宝宝睡着后应关掉灯。如果一定要开灯务必得注意灯光是否柔和,不可太亮太刺眼,更不可直射宝宝眼睛。
摘掉墨镜,健康防晒
宝宝眼睛的发育需要接受正常光线的刺激,如果长时间让宝宝戴墨镜,很可能会影响宝宝的视力发育。为了遮挡紫外线,可以给宝宝戴上太阳帽,或者为宝宝撑一把遮阳伞。
降低音调,保护视力
噪音不仅能降低人眼对光亮度的敏感性,还能降低视力的清晰度和稳定性。当噪音达70分贝时,视力清晰度恢复到稳定状态需要20分钟;而噪音在85分贝时,至少需要1个多小时才能恢复。因此,在宝宝居室里要注意保持环境的安静,在收看电视、收听音响时,声音也不要调得太大。
赋予营养
平时要多给宝宝吃一些维生素A、维生素C丰富的食物,如:胡萝卜、番茄、各种绿色蔬菜,以及含维生素B2、B6的食物,如:动物肝脏、奶油、全脂牛奶、蛋黄等。
经常检查视力
宝宝的视力检查从出生开始,尤其是早产儿和在刚出生时吸过氧气的婴儿,这些婴儿是眼保健的重点监测人群。因为出生后14天左右是视网膜发育的关键期,如果已经出现了视网膜病变,只有几天的机会,一定要及时治疗,过了关键期就比较难以治愈。
宝宝近视初期,有些症状很容易忽视,导致延误了治疗的时机,因此,婴幼儿时期的眼睛保护绝不能马虎!一旦近视,可能要困扰宝宝一辈子,目前的近视激光技术等纠正视力的科技并未完全成熟。因此近视的预防和治疗一定要趁早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