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父母来讲,早上叫孩子起床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特别是秋冬季节,久而久之就很容易不耐烦,于是采取“杀伤性叫醒”,这对孩子一天的心情是有很大影响的。
叫孩子起床,确实是一件小事,但并不简单。如果妈妈肯花点心思,那么孩子一整天都会心情舒畅、精神饱满;
但如果每天都“简单粗暴”地叫孩子起床,不但会给孩子身体造成一定伤害,还会带来一些神经、心理上的不良影响,比如:冲动易怒、情绪低落、反应迟钝、注意力涣散。
“杀伤性叫醒”
即用惊醒的方式,切断启动过程,让人立即恢复意识。这种粗暴的方式会带给孩子带来极糟的影响。带来一系列神经或心理的问题,比如破坏情绪控制、冲动易怒、心境低落、反应迟缓、注意力涣散、攻击人,冷漠麻木,或者哭闹。 因此,叫孩子起床千万别用这几种常见的错误方式,严重的可能致命!
这些叫醒方式,都有“杀伤性”
指责性叫醒
冲进房间,大喝一声“七点了,还不快起!”
要知道,留恋被窝,留恋潜意识梦境,是人的共性,带有“到点还睡是错误的”这种指责性的叫醒行为、语言,很容易把孩子的睡眠安全感夺走,加上大噪音的惊醒,足以摧毁所有人幸福的早晨。
掀被子
孩子睡觉时盖的被子、抱的玩具,都会给孩子带来安全感,而妈妈粗暴地去掀被子,会瞬间破坏孩子的睡眠安全感,让孩子变得郁闷、愤怒;
另外,猛地掀开被子,会导致温度的急剧变化,直接影响孩子的神经系统,即便孩子起床了,四肢还是僵硬不舒服,对孩子稚嫩的身体非常不好。
粗暴地拍打、摇晃
当孩子睡过头时,一些妈妈可能会气冲冲地过去拍拍孩子脸,使劲晃晃肩膀,把孩子弄醒。
叫醒时,粗暴地“拍打”,是杀伤力的。人类在潜意识的控制下,对于突然出现的身体“袭击”,除了会吓一跳外,还会反击。在很多睡眠试验中,“拍打”都是糟糕的叫醒方式,会马上激怒一头温顺的绵羊!!
唠叨式叫醒
有些父母会使用过5分钟叫一次的方式叫孩子起床,这看似是给了孩子一些“启动时间”,但实际上,孩子在完成切换和启动的过程时,不断被你的叫醒打断,每一次都要重来,所以反而越叫越起不来。其实,在睡梦中的人,次接收到“起床”的信号,当时人看似还睡着,其实他的脑部已经开始切换了,不需要反复叫,他启动完成自然会起来。
噪音叫醒
有些父母不会特意去叫醒孩子,而是用自己起床之后产生的噪音来叫醒孩子,比如走路声、洗脸刷牙声、谈话声……这种方式虽然不会惊醒梦中人,但会让孩子反感,因为在切换启动的过程中,脑部的工作不断被噪音打断,不能在安全安静的环境中完成,导致烦躁的醒来,以及“起床气”。
合理的叫醒方式
提前告知
睡前跟孩子约定好明天早上几点叫醒他,叫醒的方式则由孩子选择,比如轻拍脸、轻声呼唤、轻晃肩。如果某一天需要提前叫醒孩子,就更应该跟孩子提前打招呼了,“宝宝,明天我会早半个小时叫你哦!”
光线
在睡眠中,孩子对光线还是有感应的。如果你有可调光的台灯,可以逐渐调亮台灯,然后开着它,悄悄走开即可。光线会替你叫醒他的,因为人类从远古时代,就是被光线叫醒的, 光线会唤醒视觉系统,由它传递信号给潜意识,并叫醒脑部,启动四肢,这是自然的一种醒来方式。既安全又有效,完全不需要你费力。如果家里没有这样的台灯,妈妈可以把窗帘轻轻拉开,这样,不用妈妈大吼大叫,光线就会自然把孩子唤醒。
这是自然、的一种叫醒方式,因为我们的祖先每天就是被清晨的光线唤醒的。
早餐香味
孩子都是“小吃货”,嗅觉都是无比灵敏的,当妈妈把香喷喷的早饭放在床边时,相信没多久孩子就被“馋”行了(不过起床后还是让孩子去客厅吃饭比较好)。
除了食物,气味芬芳的花朵也是不错的选择。
音乐
选择一些轻缓、舒适的乐曲,比如鸟叫声、流水声等,在快到起床时间的时候,在孩子床边播放,注意声音一定要适度。
妈妈们当然也可以轻轻坐到孩子床边,用轻柔的声音唤孩子起床,待他睁开小眼睛时,给他一个微笑或者温柔的亲吻。这样,孩子就会在愉悦的身心中启动身体了。
触觉听觉
对于那些睡得较深,不容易叫醒的孩子,可以使用这个方法。但切记一定要温柔,要轻缓。而且抚摸的顺序要从手开始,然后到小臂、上臂、脸 颊……如果被子盖得厚,就隔着被子触碰手部或小臂。当孩子缓缓蠕动并睁眼时,微笑注视他,说声“起床喽!”即大功告成。你的手是温暖柔软的,冰冷僵硬的手会有反效果哦。
先轻微接触孩子的床,让孩子感觉到这个小小的触动。比如双手先按到床上,或是先坐到床边。然后小声唤孩子的名字,然后说:“现在想起床吗?”征求孩子的意见,会让睡眠中的孩子感觉到安全和体贴。当孩子微睁双眼点头时,给他一个微笑,然后静静走开,让孩子无干扰地完成启动。
总之,叫孩子起床,就是用妈妈的耐心与温柔,让孩子渐渐清醒,给他足够的安全感、舒适感,切忌用大声音、大动作粗暴地打断孩子“苏醒启动”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