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生活中,很多父母会当着孩子的面指责其犯下的错误,在众多批评的话语中使用频率的字眼就是“笨”!再聪明的孩子,被父母骂久了,也会变笨的,这就是语言“暗示” 的力量!
有一个经典的童话故事,就很好的证明了这一观点:
从前,有一位莴苣姑娘,她有一头漂亮的金发,长得非常美丽。她从小就被一位巫婆关在一座高塔上面,巫婆每天都对莴苣说:“你的样子很丑,见到你的人都会感到害怕。”莴苣姑娘相信了巫婆的话,怕被别人嘲笑,不敢逃走。直到有一天,一位王子经过塔下,看到了她那仙子般的美貌,爱上了她,救出了她。莴苣姑娘才意识到自己原来如此的美丽。
这虽然只是一个童话故事,但在现实生活中,很多父母的教育方式却偏偏就是如此:明明孩子资质很好,却被爸爸妈妈的一次又一次的否定导致丧失了自信,别说开发智力,就连原有的天赋都被埋没了!所以,有时候不能怪我们的孩子“笨”,很多时候是我们自己把孩子“变笨”了。
警惕这三种错误,别让孩子真变笨!
1、给孩子定达不到的目标,只会一再的伤害孩子的自信!
不到半岁的孩子,你要求他会走会跑,这不是开玩笑吗?在现实生活中,就有很多家长不考虑孩子的心理和智商发育情况,一味要求孩子更大更强,又不给予任何帮助和引导,结果孩子永远不知道成功的滋味,每次尝试都失败,很少能体验到“赢”的感觉。这样,不用家长说,他都会觉得自己很笨。
给孩子定目标要实际,这样才容易达到,这样一来也能满足孩子的心理需求,让孩子有成就感。
2、大量的负面暗示,让孩子永远失去了自信!
事实上,很多父母都可能在无意间充当了上面故事中“巫婆”的角色。
说孩子“真笨”是一些父母的口头禅,说这话时很多父母甚至带着爱意。可是,孩子接受到的就是“笨”的信息。比如,当别人夸奖孩子时,父母会谦虚的说:“哪里,我这孩子笨死了,系个鞋带都不会”,望子成龙的父母有意无意地拿孩子与别人做相比,“你看人家梅梅多聪明啊!”久而久之,孩子不怀疑自己蠢笨都难!
3、过早的传授知识,让孩子对学习失去了兴趣!
一些“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父母,积极地对孩子进行超出其年龄阶段的智力开发。孩子虽然也能靠鹦鹉学舌的方式死记硬背下来,但并不理解,所以往往并未能促进他们的智力发展,反而给孩子带来很大的学习压力,降低了对学习的兴趣,挫伤了自信。
要根据孩子的认知特点来进行知识教育,“兴趣是的老师”,如果你希望孩子越来越聪明、越学越爱学,不要再盲目教授知识,而是应该结合孩子的阶段发育特点和兴趣爱好。一旦孩子自己有兴趣了,自己都会找方法学习。
如果不想孩子真变“笨”,试试这么做!
1让孩子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当孩子获得成功,体验到快乐时,大脑里会释放出“脑内”,这种化学物质会驱使孩子很想重复这一经验。对孩子而言,每一次成功,都是一次学习的机会,而这样一次次的成功体验,会让孩子信心十足,动力十足,自觉向下一个更高的目标迈进。
2支持孩子探索
每一次探索都是学习的机会,而且,父母们不要给孩子设定太高的目标,要为孩子找一颗矮点的苹果树,让孩子踮起脚就能达到。这样才能培养孩子的兴趣。才有学习的热情,才有坚持不懈的原动力,才能自觉学习并快乐着。
3告诉孩子,失败了没有关系
当孩子失败时,不要摆出怜悯的态度,也不要唉声叹气,更不能责骂孩子。
你要让孩子明白,失败是人人都可能碰到的,取得成功的人就是在失败中吸取教训,继续努力的。应该说,父母允许孩子失败,就是对孩子能够成功的一种信任!
玩转丹宁,重塑原牛。丹宁元素有一万种流行方式时尚圈中地位居高不下。不论防风百搭的牛仔外套、时髦舒适的丹宁衬衫,还是经典或嚣张的牛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