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品牌内衣网

孩子学说话是天生的!?让你孩子赢在起跑线上!

资讯 > 童装

2017-02-04 09:01:36

春节期间,相信大家都能发现一个现象,那就是别人家的孩子小小年纪说话特别溜,而有些孩子看到陌生人沉默不出声、甚至躲避。

有些家长以为,每个孩子的语言发育是天生的,到了一定的年龄段,甚至上学后就好了。其实这个观点是片面的!别人家孩子语言表达快、言语丰富,想必除了天生的性格原因外,更多的是父母和家庭环境教育过程中的一些细节培养。

我有一个好闺蜜,15年中旬生了娃,近带出来同学聚会。还不够2岁的宝宝,看到大哥哥姐姐们,不怯场,进门就很有礼貌的说,叔叔阿姨,新年好。小嘴甜的,我们看到这么可爱的娃,也想逗着玩。

问:你叫什么名字、几岁啦之类的;

他笑着说,我今年1岁多快2岁啦,叫小米。

问:平常喜欢什么呢?

答:我喜欢积木玩具。

问:那阿姨给你买积木玩具好不好?

答:不了,我们家妈妈说只有在生日当天才给我买。

问:那你想要吗?

答:想要。

问:那想要我们就买,不管你妈妈。

答:我平常会去玩具店看看,看看就好了,等到生日就买。

多可爱的娃!能听得懂大人说话,而且反映很快!我想除了我闺蜜家庭是书香世家外,她应该还有别的招来培养孩子的语言能力。

当我们问起她的时候,她笑了笑,说确实在平常很注重小孩的早教培养。

做自己孩子的语言训练师,怎么拓展和丰富孩子的语言

她说,在语言训练的时候,她会关注孩子的几个问题:

1、清楚孩子的语言理解能力吗?

因为孩子的能力基础和理解力基础是一切教学的前提,作为妈妈应该了解孩子能理解什么样的语言,甚至哪个词他可以理解,哪个词不能理解。我想,用心的妈妈都可以做到这一点。

其实爸爸妈妈才是适合语言训练的人选。就算语言训练师,除非是长期固定的语言训练师,才会知道孩子到了哪个阶段。所以,她一直坚持自己作为孩子的早教老师。

2、我是否足够的沟通情境来教育语言?

孩子的语言需要生活中的情境设置来加深孩子的理解,以及让他明白说话的场合和情景是什么。比如很多妈妈为如何教授孩子问句而烦恼,问句需要的就是:让孩子明白,在什么场合下,使用什么样的疑问句。

3、我的语言难度恰当吗?

首先我说一个自闭症孩子很容易出现的问题:“鹦鹉学舌”。为什么孩子会出现鹦鹉学舌?就是因为你说的是他理解不了的句子和词汇,他只能机械的重复一遍或者模仿一遍。

太复杂了,孩子理解不了,太简单了,孩子学不到新内容。有一个2/8原则,很符合小孩教育。

比如我给孩子讲述一件事情,80%的内容是孩子理解的范围,20%的语句是超出孩子理解力水平的,可以让孩子以已知带动未知,达到不断学习新语言的目的。

比如,我在给小米讲故事方法的发展:

初,我把故事书先看一遍,我不会照本宣科,而是降低了难度,用自己的语言,把故事中的核心情节讲完的。 甚至我会刻意忽略一些无关大情节的细节描写 ,比如贝贝熊的书中,有很多啰嗦的描写,在我看来是没有用的,反而会分散孩子的注意力。比如一棵很多分叉的大树,我努力让孩子看到,这是一棵树,不要让很多枝叶挡住眼睛。我也是反对对故事书照本宣科念的人,还容易让孩子形成刻板。

但是现在,我对着书本讲故事,已经变成了念故事,或者把里面的某些词汇换成我想要她学习的新词汇,从降低难度变成拔高难度。以前只有我在她很熟悉的故事的时候,才会选用这种方法。

如果一个故事很熟悉了,我就会按照版本来读,甚至西游记 我买了几个版本来给她读,因为里面多加的枝叶已经不会影响内容的理解。而且会让孩子理解到一些新的复杂的词汇。当然每个孩子的情况不一样,我们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办法。

聚会上其他妈妈问:我的孩子感觉日常需求什么都会讲了,再怎么训练语言?

可以向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挖掘。我们的孩子往往心智比较单纯,比同龄孩子都幼稚,我们可以通过聊天,通过一点点深度的增加,来填补孩子的弱项。所以这种训练是每个圈内的孩子永远都需要的。

聚会上其他妈妈问:什么时候是适合语言训练的时候?

其实是随时随地的。

你在开口跟孩子沟通的时候,你在阐述一个事情给他的时候,你都要先想好应该怎么说,这句话孩子是否能理解,能够理解到什么程度。这件事我应该怎么用合适他的发育年龄的叙事形式讲述出来?

另外闺蜜也分享了几个语言训练的好方法

1、二对一模式

就是两个大人带一个孩子。两个大人一个扮演指导者角色,一个扮演孩子方的角色,一唱一和。一问一答,是有效的语言训练方式。

比如:爸爸拿了孩子的玩具,孩子急又表达不出来,只会哭。爸爸故意说:“我喜欢,我拿走了!”,你可以帮孩子旁白:“这是我的!”让孩子跟着仿说一遍。然后爸爸马上把玩具归还:“哦,是你的呀,还给你吧!” 可能下次再碰到类似场景,孩子就会自己表达了。类似,通过大人角色扮演游戏,你还可以教“抢”“偷”等概念。

2、做好旁白

初期的时候可以把孩子做的事情,看到的物品,场景,都在旁边用简单的语言说出来。

旁白的语言难易程度,可以介乎于孩子的理解和表达之间。不过在孩子能力范围到了之后,我希望大家能减少无意义的简单旁白,而让孩子去理解哪些是内化的语言,是不用说出来的,不然孩子很可能在会说话之后,还是不停地描述身边的情景:“车子开了,蚂蚁在走路……”你不觉得这也是很怪异和很难消退的吗?这也是当年我犯下的错误之一。所以,一定要自然,不要太啰嗦!

3、注意多示范,多重复

遇到你要重点教的内容时候,可以放慢速度,夸张语气,多重复两遍,以吸引孩子注意并让孩子牢记-----请记住,仅限于你要教的词汇或者句子。

4、重复设计类似场景来加强同种语言。

这里要注意的,不要每次都是完全相同的场景,记得每次带孩子路过一个风口的时候,都说风好大啊。结果孩子一次在路过风口的时候,也说,风好大啊。依依妈当时很高兴,以为孩子理解了。

实际上后来才明白 孩子只是把当时的情境记下来而已,并不是真正的理解。你可以在随时有风的时候 告诉他风好大,对,也可以朝着电风扇说,风好大,这就是泛化。

再比如:奇怪、郁闷、罗嗦、舒服、不忍心、幸运与不幸等等这些不好解释的词汇,就靠在不同情境里的多次演示来让孩子理解。

举例:教什么是“奇怪”

当你拿到一个孩子不认识的物品或者比较少见的东西,就可以示范:“好奇怪的东西,这是什么呢?”爸爸可以在一边说:“是很奇怪,我也不知道。”

过一会儿,你可以说:“奇怪,我的帽子不见了。”

这样孩子就会把两个情景或者若干个情景联系起来,知道奇怪就是:“不多见的”,“不普通的。”

对啦,这里又有一个词汇出现了,怎么教会孩子“普通”这个词呢?

A拿两个娃娃,一个丑,一个常见。你可以说:“这个很丑!(另外)这个,普通,不丑也不漂亮。”当然,前提是孩子知道什么是丑,什么是美。

B一个常见的孩子经常吃的饼干,再加上一个精美的曲奇。

5、可以用图卡或者绘图来帮助

比如,灾难这个怎么解释?那就给他看地震,水灾的图片;里、外,上、下,男女等概念,都可以生活中指出并配合图卡表示,孩子一目了然。

举例:教“”

今天晚上在群里,有个妈妈问我,带着孩子在地铁看到有人乞讨,妈妈说:这是个。孩子问:什么是?妈妈不知道怎么教了。我问:孩子知道什么是骗吗?妈妈说,可能不知道。要想教“”,首先要让孩子知道什么是“欺骗“。怎么教?

让爸爸拿着一个苹果,说:”这是香蕉。” 孩子会说:“不对,这是苹果。”妈妈马上说:“宝宝说的对,这是苹果,不是香蕉,爸爸骗人!爸爸是!”

类似,爸爸可以说蓝色是红色等等明显的错误,让妈妈指出爸爸这是“欺骗”行为,爸爸是“”,然后如果孩子能理解更多的东西,再解释,乞讨的人不是没有钱,而是假装没有钱,目的是为了让别人觉得他可怜,想让别人给他钱。这就是。这里面已经设置了心智的概念了。同样,你也可以让孩子和你一起设计和扮演“骗人”游戏,假装上当等等,孩子会感到很开心。

举例:教孩子“警察”这个职业

对2岁的,就可以教他穿警服的人是警察,警察是抓坏人,抓小偷的。这里的基础是,孩子知道什么是小偷吗?

可以告诉她,偷,就是别人不知道,没有告诉别人,就把东西拿走了,这是不应该的,而且日常也可以演示:孩子面前放一个玩具,另外一人趁她不注意就把玩具拿走,让她发现后大哭,你就可以旁白:“爸爸把玩具偷走了!爸爸是小偷!

刚才讲的是如何对两三岁能力的孩子讲解警察。

  举例:“塞车”

能力低的孩子,没说话的孩子,遇到塞车,车行缓慢的时候,大人感叹:“又塞车了!好多车啊!” “好多车”的概念是孩子理解的,但是“塞车”就是新的信息,用已知的信息帮助对新的信息的掌握。

但是能力高的孩子,你可以继续说:“唉,我讨厌这个时候出门了!”然后一起提出问题,为什么会出现塞车?

“又到了大家都放学、下班的时间了!大家都想回家呢,结果就有那么多车,把路都塞住了。”

然后继续延伸,如何才能避免塞车?“我们数一数,外面是小汽车多还是公交车多啊!

嗯,小汽车多,如果大家都坐公交车,好多人坐一辆车,我们就不会那么堵车了。”然后还可以提到环境污染的问题。

我的感觉是从个人到社会,由浅入深,可以拓展到什么程度,这离不开对孩子的了解。

举例:“告状”

告状,先让孩子懂得怎么求助。

两个大人演戏——

比如保姆姐姐抢她的东西,妈妈替她旁白:“爸爸,姐姐抢玩具。”

然后爸爸马上大声训斥姐姐,把玩具夺回来,交给孩子。

孩子明白:这样的告状求助的结果是好的,立竿见影。

举例:“炫耀、分享”

大人先注意经常展示和示范给孩子看自己手中的物品。”宝宝,你看,我的大苹果!“

然后辅助孩子拿着东西展示给其他人看,旁白:“妈妈,我的苹果。”

或者,“妈妈 我摔倒了。”

妈妈马上加以强化——安慰,表扬孩子,让孩子尝到甜头,这样就可以学会炫耀,分享。

记住,正向的强化是重要的。

要充满感情的,不能糊弄他:“哇!宝宝,是你做的啊?好棒哦!(转向孩子爸爸)爸爸,你看,宝宝做的哎!“

这样又示范了一次炫耀。

你也可以说,“妈妈今天穿了新衣服哎,我好开心,儿子,妈妈是不是好漂亮?”

如果儿子说:“漂亮。”

你马上大声说:“儿子说我漂亮哦!哇,激动死了。”

这不是又让孩子学习了“激动”吗?

闺蜜一整个下午被围着一直在分享她的育儿观,身边的几个同学都听得目瞪口呆,原来聪明的孩子的背后都有个这么厉害的妈妈!

作为父母,我们要从小关注孩子早教问题,特别是孩子的语言表达,这项技能跟着宝宝一辈子的,我们不能因为工作忙,而忽略了宝宝的语音教育。小米他妈这一点做的很好。

相关推荐
查看更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