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品牌内衣网

“暖气病”可愁坏宝爸宝妈 我们要如何预防

资讯 >

2017-11-22 14:52:11

随着近几日气温骤降,供暖季的到来,父母要警惕小儿发烧、咳嗽等。“暖气病”高发,什么是“暖气病”?为什么会得“暖气病”?“暖气病”都有什么危害?我们该如何预防呢?你了解“暖气病”吗?今天我们就聊聊“暖气病”那些事!

什么是“暖气病”?

很多人都说今年比去年要冷了很多,于是也就会想尽各种办法让屋里暖和些,如果我们只想着让屋里再暖和些,有暖气还紧闭门窗,结果屋里空气干燥,人体水分丢失,暖气病也就躲不掉了。人们容易出现烦躁不安、皮肤发紧、鼻咽干燥、胸闷、头晕眼花、出汗、血黏度增高、血压改变、尿量减少、软弱无力等症状,这些症状在医学上称为“暖气病”。

为什么会得“暖气病”?

一般人生活在相对湿度50%左右的环境感舒适,当空气湿度低于40%的时候,容易发生口唇干燥、咽喉肿痛、咳嗽,进而引发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口干就是“暖气病”的症状表现之一。

冬季供暖,室内外空气干燥、导致人体缺水,这是导致感冒的重要原因之一。

人体水分充盈时,呼吸道黏膜的纤毛运动活跃,可以抵御病菌侵入人体,但在体内缺水的环境下,呼吸道黏膜纤毛运动会变弱,抵御病毒的能力下降,就很容易感冒。感冒时伴随发烧、流鼻涕等症状,再次造成人体内水分和电解质流失。导致了“暖气病”的发生。

几招预防暖气病

1、适当饮用电解质饮料

造成“暖气病”的原因就是空气干燥,人体水分丢失。至于解决之道,很多人觉得再简单不过了:不就是多喝水。不过你有没有发现,有时喝水不少却依然很渴?专家表示,远离暖气病,“补对水”很重要。供暖后,室内干燥,人体会通过皮肤和呼吸等无感性蒸发形式流失更多的水分。大量饮用纯水而不补充电解质的话,会导致电解质失衡,引起自发性的脱水,这就是越喝水越渴的原因。

2、控制好室内温度和湿度

要想预防“暖气病”,控制好居室温度、空气湿度关键。通常,室温18℃至24℃之间适宜,湿度50%至60%为宜。多开窗通风,早晚各开一次窗,每次通风时间不少于半小时。当空气湿度低于40%的时候,空气相对干燥,各种细菌繁殖速度会加快。

3、以动治“冻”

所谓以动治“冻”,就是要多到户外参加体育锻炼,减少“暖气病”的发生。冬季体育锻炼时,应根据天气情况和个人的身体健康状况合理安排运动量。专家认为,老年人和孩子容易得“暖气病”,这部分人更不能“猫冬”。

4、多摄入湿润、温热的食物

为了预防“暖气病”,可以多吃一些湿润并具有温热性质的食品,如芝麻、萝卜、番茄、豆腐、银耳等,不吃或少吃辛辣食品,不饮或少饮酒。供暖季还会引起皮肤干燥,导致瘙痒症,因此洗澡时水温应在32℃左右,不宜过多使用香皂。

相关推荐
查看更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