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
2017-11-25 15:15:36近,又有一部印度神作诞生了!片名叫做《Hindi Medium》,梵镜论坛将它译作了《起跑线》,这个译名可谓是相当传神。
育儿界有句口号: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个“起跑线”主要指“孩子的教育”,印度也同样认同这个观点。只有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才能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具备较强的竞争力。
影片一开始可以看到这对夫妇为了让女儿进入名校念书,给女儿报班,要求女儿以后都只能说英语。英语在印度不止是语言,还是阶级!
为女儿报名排长队
拉吉次为女儿报名时,缺乏经验,结果排在了很后面,因为很多家长都提早排队,有的甚至凌晨12点就来了,为了确保位置不被抢走,甚至就地睡觉,用矿泉水瓶子接小便,这阵仗,堪比春运,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
花重金搬进了学区房,并开始了一系列假装上流人士的行动
好的学校要求学生必须住在学区房,孩子的父母还要接受各种考核,除了学历、职业等硬性指标,父母的谈吐思维、衣着品味等等也要纳入考量,不擅长英语的拉吉,答题时频频出错;不懂时尚的米图则在衣着搭配上,被诟病充满的乡土气息;两人出席派对时,显得格格不入......
一番烧钱又费力的奔波后,拉吉的女儿皮雅还是被学校拒绝了,拒绝的理由就是,“学校不想录用店铺老板的孩子”(拉吉是一家服装店老板),因为“店铺老板”不是学校想要招收的上层阶级。
拉吉是一家印度的集市——月光集市里的服装店老板。他有豪宅,有豪车。但依旧属于中层阶级。因为“店铺老板”不是学校想要招收的上层阶级。也就是说,这是根据父母的阶层来决定孩子能否入学。父母是什么阶层的人,就决定了孩子也将成为什么阶层。没有什么公平而言。
但印度政府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有规定包括名校在内的每所学校,必须有25%的入学配额,留给贫困学生。上层阶级凭身份入学,下层阶层靠政策。中产阶级就成了爷爷不疼,姥姥不爱的那群人。
于是,拉吉夫妇在假装上流人士之后,不得不搬到贫民区,开始了扮穷生涯,为女儿争取宝贵的入学配额。为了融入贫民生活,做戏做足,骗过监督员的检查,拉吉夫妇又闹出了不少笑话。
影片的喜剧部分,多数发生在拉吉夫妇假装一个他们不属于的阶层时,他们在上流阶层无法融于的窘和在贫民地区无法融于的苦,为观众奉献了足够笑料的同时,更是深刻反映了阶级间的贫富差距,上流阶层的一掷千金和贫民区连饮用水都无法得到保障的情形,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影片中有一段特别好笑的剧情,拉吉对贫困生活表现出不适应时,他的贫民邻居热心的告诉他:
可见,这个贫民邻居,世世代代都没有机会离开过他们所处的下层阶级,贫穷变的像遗传病一样,无法摆脱。但是贫民邻居依旧充满希望,因为政府的照顾政策,让他的孩子有机会接受好的教育,从而改变命运。
可事实并非如此
25%的配额相对于贫民阶层来说,根本就是杯水车薪,于是学校不得不依靠抽签决定,大部分没被抽到的贫民就失去了机会,除此,在这些已经少的可怜的名额里,还被拉吉夫妇这样的中产阶级,非法占用,并通过贿赂相关人员,保证自己被抽取,后,极少数幸运进入名校的贫民学生,也大多不能顺利毕业,因为名校教育早就被包装成针对上流社会的奢侈品,各种名目的高额收费层出不穷,足以逼退这帮穷学生。
教育的不公平,则对社会竞争机制造成毁灭,导致社会阶级固化,一个人无法通过教育,改变自己的原生阶级,让社会产生向上的流动性,拉吉的贫民邻居,所描述的这种遗传式贫穷,正是阶级固化的典型。
后不得不说“起跑线”这个译名,直接了当的点名了富人和穷人截然不同的起跑线。更告诉我们,如果孩子的人生真的有起跑线,为人父母的你们,就是重要的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