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品牌内衣网

孩子发烧不要紧 乱吃药 乱捂汗才是帮倒忙

资讯 > 童装

2017-11-27 09:40:08

一到秋冬季节,感冒发烧的孩子就多了。这时候爸爸妈妈心理素质的大考验也来了:发烧烧到几度要送医院?烧到几度要吃退烧药?有些长辈说:把汗逼出来就可以退烧,是真的吗?如果没有及时地退烧,是不是孩子就会烧坏脑袋呢……每次孩子热度一上来,妈妈的心就跟着这些问题七上八下。

对于六个月以下的宝宝发烧,建议都应该先找医生查明原因;而对于6个月以上的孩子,怎么在家里做好基本的判断和护理呢?

首先我们得知道孩子为什么会发烧

我们大脑内部有个叫下视丘(下丘脑)的地方,相当于人体空调系统的遥控器。它会给我们的身体设定一个理想的恒定体温,也就是37度。

当我们的体温在37度以下的时候,身体就会通过发抖产生热能,将体温调回标准的37度;当身体温超过37度的时候,又会通过流汗散热、让体温再度回到37度。

但是当孩子身体被细菌或病毒入侵的时候,免疫功能的道防线白血球(白细胞),就会向大脑发出“警报”。接到“警报”的大脑就会通过下视丘(下丘脑)这个“遥控器”,把温度往上调了2度说:“现在我宣布,人体的标准体温是39度,你们自己看着办吧!”

刚才的体温在37度,现在被上调39度了,身体要怎么做呢?没错!就是发抖、产热。通过这个动作把体温上调到39度,这就是发烧前期所谓畏寒的现象。

这个时候身体会一直发抖,虽然摸上去很烫,孩子还是会觉得冷,这都表示他的体温正在往上升,希望能符合体温中枢所设定的39或40度的那个标准体温。

关于发烧你有多少误解

发烧其实不是坏事,它对我们身体免疫力其实有正向的帮助。但是我们的身体没有办法一直忍受持续的高温。所以孩子即便不吃退烧药,体温其实也会高高低低上上下下。

在退烧的过程中,身体会通过排汗、想喝水、想睡觉,用这种方式把体温向下调节到37度。所以排汗流汗是体温中枢把体温往下设定的结果,而不是退烧的原因。

但很多人把因果关系搞反了:觉得流汗之后就退烧了,所以我只要让我的孩子闷出汗来,他就会比较快退烧。于是给孩子裹棉袄、盖棉被、洗热水澡、喝热水,就是要让他流汗。其实这是错的,天大的误区。

发烧的孩子怎么照顾

那么孩子发烧了,正确的照顾方式应该怎么做呢?

重要的当然是先补充水分:不管你是给孩子喝水、牛奶、鸡汤、吃水果,只要有水分都可以补充孩子发烧时的水分散失。

随着体温的高低,帮孩子更舒服:当孩子在畏寒后他觉得冷,你就给他加衣服;如果他正在退烧觉得热、流汗,你就让他脱衣服。千万不要盲目捂汗。

如果孩子温度高到精神开始有点不太好,请你给他吃一点退烧药。那到底是38.5度还是39度该给孩子吃药呢?

其实都不对。退烧的目的是让孩子觉得舒服,有些孩子到了39、40度都还是生龙活虎活蹦乱跳,你没事喂他药干嘛呢?

吃不吃退烧药,应该看得是孩子的精神,而不是体温:看看你的孩子在哪个温度精神开始不好,或是跟妈妈说觉得不舒服,这才是应该喂药的时候。

通过口服的退烧药有两种:

一种是Acetaminophen:中文翻译叫做扑热息痛或是对乙酰氨基酚,虽然有很多不同的商品名,但基本上成分都是一样的;另外一个叫Ibuprofen:中文是布洛芬。

不管给孩子服用哪种药,都需要大概2小时左右才能发挥药效,平均可以降1~1.5度的体温。如果你的孩子39度,不要期待可以掉到37度,通常降到38度左右就已经是药效的极限了。

因为不同品牌的浓度不同,你需要由医生确认孩子需要吃的剂量。一般大概每隔六个小时,才能再给孩子吃同一类型的退烧药;如果有些情况下,需要给孩子服用不同类型的退烧药,需要间隔两个小时。

总之每次用药一定要间隔2小时,不要吃了药才15分钟就量体温怎么还没降,这样就有点太紧张了。

退烧的目的是为了观察孩子的精神状态好不好。

如果孩子吃了退烧药两小时之后,体温慢慢下降;或是睡了一觉体力又恢复了;或者在家观察大约两天左右,吃了退烧药精神状态就会恢复,这些情况都可以不用看医生。

但是如果你的孩子吃了退烧药之后,退了烧精神却没有恢复,喜欢看的电视还是不看、喜欢玩的玩具还是不玩、喜欢吃的东西还是不吃,总是无精打采的,这个时候不管你的孩子烧了多久——1天或者几天,都应该立刻去看医生。

因为精神不佳是所有并发症的共通症状,你的孩子不管是并发细菌感染、并发脑炎、肺炎、中耳炎、鼻窦炎或是脱水,基本上都有一个共通症状:就是精神状态和活动量会先下降。

所以孩子发烧的家庭护理其实总结起来很简单:

判断孩子发烧严重程度,看精神状态,而不是盯着体温高不高;孩子发热的家庭护理正确方式,就是顺其自然,该穿穿、该脱脱,让孩子感觉更舒适。

相关推荐
查看更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