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品牌内衣网

宝宝喂养八大误区 很多妈妈个就中枪了

资讯 > 童装

2018-01-02 17:53:07

大家都知道,喂养是否适当直接影响到宝宝的生长发育与身体健康。然而有时候,很多新手爸妈甚至“过来人”认为“理所当然”的喂养方法,实际上却并不那么科学!

以下8种喂养误区,出现的频率!爸爸妈妈不可不慎啊~

1、宝宝4个半月了,不爱吃奶,喂点蛋糕或馒头心吧。

在给婴幼儿添加辅食时,妈妈不能根据自己的主观想象随意进行。

辅食添加有基本的顺序:首先添加铁强化米粉;其次尝试蔬菜汁或蔬菜泥;再次添加稀释的果汁或果泥;后添加蛋黄,可将蛋黄拌在米粉中。

调配米粉可以用配方奶、母乳或苹果汁,芝麻糊和藕粉一类的食物都没什么合适的营养,不适宜作为婴儿辅食。市售米粉的营养远远好过家庭自制米粉,铁强化米粉建议吃到一岁,可有效防止缺铁性贫血。

2、宝宝吃辅食已经很好了,可以用辅食代替奶品了。

1岁前婴儿的主要营养来源还是奶品,而辅食只是营养的额外补充。

4~6个月是婴儿尝试吃辅食的阶段,早开始添加的米粉是按茶匙计,每天一两茶匙就可以了,而且米粉是冲得很稀的米糊。6~8个月是婴儿学习吃辅食的阶段,此时婴儿要学会咀嚼和吞咽食物。对于8个月以上的婴儿,可以将辅食安排成一顿正餐,但是,不要强迫婴儿吃太多辅食,更不能用辅食代替奶品喂养婴儿。

每天辅食和奶品的餐数都有定量,辅食并非吃得越多就越好,辅食摄入太多会影响婴儿胃口,容易厌食、厌奶。所以,添加辅食应以不影响日常吃奶量为宜。

3、宝宝不爱吃米粉,就将米粉混入奶中,用奶瓶喂养。

这是很不科学的做法,添加辅食不仅仅是为了补充营养,同时也是训练宝宝学习新的进食方式,逐渐习惯用勺子吃辅食,由吸吮过渡到咀嚼的进食方式,为婴儿在几个月后学习说话打下一定的基础。

所以,不能一碰到困难就求助于奶瓶。

4、“营养都在汤里面”,一碗热乎乎的汤泡饭对宝宝了。

都以为给宝宝喝汤营养比较好,其实无论是鸡汤、鸭汤、鱼汤、骨头汤……汤中的营养都比不上肉类本身。汤虽味鲜,但只含少量蛋白质分解出的氨基酸、脂肪和很少的维生素、矿物质。

而且,汤泡饭这种“快餐”,一滑而过,使食物的消化少了一道重要的工序——咀嚼。咀嚼对淀粉类食物起着初步消化的作用,如果食物不经充分咀嚼就囫囵吞下,就会应了一句老话:“省牙费肚子。”天长日久,小小年纪也会闹胃病。

另外,我们不建议给宝宝吃白粥,白粥的热量和营养都很低,要给宝宝吃菜粥,荤素搭配营养才能更全面。

5、水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宝宝想吃多少吃多少。

一提到水果,大家都觉得很健康,很有营养价值,而且口感好,宝宝“爱不释口”,所以每天都给宝宝吃很多水果。宝宝的胃有那么大吗?吃这么多水果,势必会影响其他食物的摄入,得不偿失。

宝宝满1周岁时,每天蔬菜、水果各25~50克即可,未满周岁宜更少一些。50克是啥概念?大约是一根香蕉的三分之一,一个大苹果的五分之一。

6、宝宝吃米粉少没关系,只要多吃蔬菜就可以了,还能补充微量元素呢。

如果辅食中米粉少、蔬菜多,看起来宝宝吃了很多,但是体重增长却很缓慢。什么原因呢?就是因为辅食中碳水化合物过少,提供的能量不足。

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作为宏量元素,才是宝宝生长需要的,只有宏量元素得到了保证,补充微量元素才有意义,不要本末倒置啦!

7、鸡蛋营养高,所以很多家庭(尤其有老人的家庭)喜欢天天给宝宝吃鸡蛋。

6个月前的宝宝的消化系统还未发育成熟,鸡蛋中的白蛋白经过肠壁直接进入到血液中,刺激体内产生抗体,引发湿疹、过敏性肠炎、喘息性支气管炎等不良反应。另外,过多吃鸡蛋会增加消化道负担,容易引起蛋白质中毒综合征,发生腹部胀闷、四肢无力等不适。

建议:半岁至1岁的宝宝只吃蛋黄,每天不能超过1个;1岁半至2岁的宝宝隔日吃1个整鸡蛋,待2岁以后才可每天吃1个整鸡蛋。

8、宝宝的体重比其他同月龄宝宝轻,看来是吃得不够,还要多吃。

通过比较体重来衡量喂养是否得当,其实是一个很大的误区。宝宝长得好不好,要跟自己比较,而不是横向与其他宝宝比较。因为每个宝宝出生时的体重不一样,后天的成长环境也不一样,所以,横向比较是不科学的。

在半岁之前,只要宝宝每个月体重能增长800~1000克,那就说明生长发育良好,半岁后每个月体重增长500~600克也是正常的。

此外宝宝“不长肉”、体重不增长或是增长缓慢,可能与食物的热量不足有关,说明食物中的能量不高,这时爸爸妈妈需要调整宝宝的饮食搭配,而不是一味地让宝宝多吃。

婴儿喂养虽然要靠经验积累,更需要家长们不断学习科学的喂养方式,让宝宝长得壮长得结实,还可以帮助宝宝从小养成科学的饮食习惯和方式,让他们受益一生。

相关推荐
查看更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