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
2018-01-06 13:20:171月8日上午,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这是政府关于科学技术规格的颁奖盛典。此次,阿优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的项目是“《阿优》的科普动画创新与跨媒体传播”(科普组)。
下面通过与该项目的完成人、杭州阿优文化创意有限公司创始人与CEO马舒建的对话,来了解一下阿优获奖项目的情况。
阿U创始人马舒建谈“科学创新,从娃娃抓起”
问:《阿优》科普动画创新项目,是动漫企业次摘得国家科技奖项,也填补了动漫行业的获奖空白,请介绍一下情况。
答:自从2005年国家正式设立科普项目评审组(简称“科普组”)以来,动漫项目有申报过,但都没有终获奖过,阿优是家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2017)”的动漫企业。这也是杭州作为“动漫之都”,从2004年举办动漫节的13年以来,历史上家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的动漫文创企业。
近几年来,作为《阿优》科普动画的主要组成部分,《阿优学科学》等系列动画片已先后获得科普作家协会科普作品银奖(科协)、国家广电总局“共筑梦”原创网络节目、浙江省电视牡丹奖、2017浙江省梦网络视频大赛动画片等一系列大奖。
还有,阿优通过本项目这几年来的创作研发,也孵化和培养出了三位国家广电总局评选的全国动画人才(导演),获奖人数位居动漫企业的全国。
问:您作为阿优文化公司创始人、CEO,也是获奖项目的完成人,请谈谈当初为什么去创作科普动画。
答:阿优一直是做儿童内容创作的,有一个核心理念叫“阿U,为成长加优”,所以,关注儿童的成长是我们的社会责任。其中,科学素质的提高是成长的一个关键点。据科协调查显示,2015年我国具备科学素质的公民比例为6.2%,与美国的28%相比,中美的差距在20年以上。不难发现,世界科技强国,公民的能力和科学素质是紧密对应的,科普为其科技强国奠定了坚实的社会基础。“科学普及,与同等重要。没有全民科学素质普遍提高,就难以建立起宏大的高素质创新大军。”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阿优提出“科学创新,从娃娃抓起”为核心价值观的科普动画创作和儿童科学教育的研发工程,一是与科学技术出版社等携手,打造项目《科普之阿U学科学》的系列科普动画片,以及合作出版《阿U学科学》系列科学普及图书;二是与中科院幼儿园合资研发幼儿科学的课程体系,并以科普动画的方式进行内容动漫化的二次研发;三是研发儿童科学知识的游戏化APP(阿U学科学kids),让孩子们快乐地在线玩科学;四是打造“阿优科学幼儿园”,并推广应用阿U儿童智能产品(AR/VR技术)等新一代教玩具……通过立体的多元矩阵,经过几年的努力,创建了一种儿童科学普及教育和跨媒体传播的新范式,并正在由作品的传播迈向科学教育品牌的产业化发展,一个“阿U儿童STEM教育云平台”已初步形成,下一步将是更大力度的深化发展。
目前,像浙江省直机关北山幼儿园、义乌市直机关宾王幼儿园、江苏宜兴大树幼稚园、福建英湟幼儿园、杭州萧山临浦幼教集团、福建漳州大地幼教集团等1000多所幼儿园的十几万个孩子,已在使用“阿U幼儿科学”的课程和实验包,这对于提高孩子们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是非常有意义的。国内现有23万多所幼儿园,在园的孩子约5000万人,二胎还在迅猛增长,但八成以上的孩子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幼儿科学教育,我们平常讲“教育的今天,就是经济的明天”,由此可见,我们还任重而道远。
问:《阿优》的科普动画广受孩子们和家长的喜爱,请问剧本的选题角度,是怎么样取舍的?
答:科普动画要达到它的教育功能,前提是动画本身足够吸引孩子。我举一个例子,60年代有一部经典的科普动画片叫《小蝌蚪找妈妈》,它描绘了一个很感人的故事,把小蝌蚪进化为青蛙的生物知识,融入到了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当中。
这对《阿优》科普动画的选题角度,非常有启发,我们把握了几个原则和方向,比如:
一要实用,要贴近生活,选孩子们平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科学知识点,不选很冷门、很陌生的题材,同时,要考虑到少年儿童的欣赏水平。
二要讲好故事。以往的科普动画,经常犯的通病就是用大量的对话来讲解知识,很枯燥、乏味,等于向孩子在灌输一个科学知识,那么,这与上课的应试教育,又有什么区别呢,这会挫伤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所以,《阿优》科普动画的创作手法就像《小蝌蚪找妈妈》,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来展现,通过动画技术对抽象的科学知识进行“真实再现”,把本来很冷、抽象、理性甚至枯燥的的科学故事讲得很有温度、很有趣,让小朋友喜欢看,就像厨师把普通的食材做成了一道非常美味的佳肴,这需要高超的“厨艺”。
三是强调好奇心的培养。开放式的结尾,没有给科学知识划上一个句号,没有为了追求灌输一个知识点而结束,某一项科技,今天还没有实现,未来有可能会实现。所以,每一集动画片的结尾都是开放式的、启发式、引导式的,激发小朋友去探索、去钻研,让孩子们像科学家那样去思考。这种改变,就如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不同。
四要准确。动画片这种艺术方式是用来传递科学知识或者科学原理的,是为科学知识的传播普及而服务的,不能胡编乱造,不能为了艺术性而牺牲科学知识的严谨性,所以,艺术表达要准确,这是基本也是重要的一点,但艺术的趣味性与科学知识的严谨性、性要整体平衡好,这个要求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其实非常难的。
央视少儿频道主持人鞠萍姐姐看了《阿U学科学》的系列科普图书之后,在寄语中写道:“发现、好奇、思考、去探索,这是孩子成长中重要的素质之一……”阿优科普动画的创新与突破,其实也是为了实现这个目的。
问:一个题外话,2017年12月在浙江乌镇召开的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的宣传片,也是你们做的?
答:是的,全程创意和制作都是阿优动画团队做的,这也是世界互联网大会采用特色的水墨动画风格+全三维的宣传片。在美国CNN等频道播出后,获得了国内外的好评。现在都还一直在世界互联网大会官网的首页上,可以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