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爸妈在宝宝刚出生一两个月的时候,会发现宝宝长出凸于皮肤表面的红色肿块,而且随着宝宝的生长,这个红色肿块还会越长越大。
有些担心的父母,可能会查查资料或问问医生,结果发现这个红色肿块叫“血管瘤”。其实,血管瘤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凶残,甚至大部分情况不用管它,也可以缓慢消退的。今天小鹤就带大家简单了解一下!
什么是血管瘤?胎记=血管瘤?
宝妈奶爸们可别听到与“瘤”沾边的词就特别惊慌,实际血管瘤是一种良性肿瘤,是血管组织错构,瘤样增生所致。血管瘤可以出在身体任何部位,就是美观影响。磕碰、按压有的会出血和感染,极少数人会产生恶变,甚至危及生命。一般是没有太大影响的,如果怀疑血管瘤,还需及时让医生问诊一下较为安全。
很多血管瘤特别小,有的家长说,出生时没发现有,身体慢慢长起来突然出现了血管瘤。有的家长还认为是胎记,一直不放在心上,直到扩大了,才引起其重视。那么,如何区分胎记和血管瘤呢?我们可以自查初步判断一下~
按压法
血管瘤:按压褪色,有点类似被蚊子咬的疙瘩,用手按压的部位会显苍白色、凸起部分的皮肤组织,按压后会缩小,之后均迅速恢复或慢慢恢复。
胎记:按压后无颜色改变、不褪色。
观察法
血管瘤:有的血管瘤是出生都有的,也有出生后逐步存在的,血管瘤会在宝宝6个月之内迅速增长。有的会消退,也有的会一直存在。
胎记:大部分不会消退,但生长缓慢。
触摸法
血管瘤:动脉性婴儿血管瘤可有明确的动脉搏动。
胎记:不会有明显的动脉搏动。
血管瘤的病因是什么?
确切地说,血管瘤的病因还不清楚,其发病的原因有多种假说。但主要有以下两个:
1、人体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尤其是在早期血管性组织分化阶段,由于其控制基因段出现小范围错构,而导致其特定部位组织的分化异常,而发展成血管瘤。
2、在胚胎早期,胚胎组织遭受机械性损伤,局部组织的出血造成部分造血干细胞,分布到其它胚胎特性的细胞中,其中一部分分化成为血管样组织并终形成血管瘤。
假说很多,就说明没有找到终的原因,因此,血管瘤的病因还有待于科学家的进一步研究。
出现血管瘤,需不需要治疗?
看到红色的肿块,父母大都会比较担心,想着要不要治疗。但一般新生儿在12个月之后,大多数血管瘤会进入消退期,此期可长达5年以上。
超过50%的病灶在5岁时完全退化,超过70%的病灶在7岁时完全退化,晚可达12岁。所以一般抱孩子去医院看时,医生都会说"这个不用担心的,宝宝长到五六岁就会慢慢消退的。"
当然,并不是所有血管瘤都能置之不理的,美国儿科协会(AAP)建议以下几种情况,血管瘤就需要治疗或摘除:
当它们发生在一些非常重要的器官附近时,例如眼睛、咽喉或嘴巴;
当它们的生长速度看起来异常快时;
当它们引发大出血或出现感染时。
另外,考虑到孩子以后的形象及社交,有时候婴儿的面部血管瘤也可以被摘除。
总之,如果发现宝宝身上出现血管瘤,爸爸妈妈不用过于担心,但依旧需要留心,观察并记录它的变化,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更适合的方式进行评估及诊治。
恣意纵横街头,全城搜捕潮力,一抹冬日亮彩,如晨曦初破,打破沉闷定式。BRBeautyRebirth唤启多元自我,循迹都市潮力,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