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长认为,打孩子就是家庭暴力,其实不然。在现代社会,很多家长在沉重的经济压力下,在“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观念影响下,在学校应试教育的挟持下,经常对孩子使用“软暴力”,即“语言暴力”。
大部分父母都是真心爱自己的孩子,但他们却常常在不经意间对孩子使用了语言暴力。家长望子成龙,孩子的行为无法达到父母的期待,情急之下,可能就会“随口”说孩子“怎么那么笨”、“做题怎么都不动动脑子”等。然而,家长们随口的一句贬低、嘲笑孩子的话,却能够对孩子内心产生强烈的颤动。
专家说,教育者微小的心理变化如果表现在脸面上和语气中,甚至嘲弄辱骂中,无形中会形成一种负面的心理场,这种心理场辐射会改变孩子对这个世界的认知。所以,家长认为无关紧要的、不经意的一些话语,对孩子造成的“杀伤力”可能是毁灭性的。
降低声调,让孩子集中注意力听
有些家长在批评孩子时,往往采取“先发制人”的方法,大声呵斥,以求先镇住孩子。然而却收到了相反的效果,孩子要么大声哭闹,要么就使用高声调反抗。如此一来,双方的情绪越来越激动,甚至引出家长对孩子的一阵揍打,可孩子的心里仍是不服气的。
大声骂没有效果,不妨试试降低你的声调,不但可以约束自己,控制情绪,还可以降低孩子的反抗。因为家长说话声调低,孩子也会因此更集中注意力听,他们虽然知道自己是在被教育、被批评,但内心仍然感觉是被尊重的,因而也更容易接受家长的意见。
注意语气措辞,会影响孩子性格
低声调可以调节情绪、赶走愤怒。作为孩子人生中早、任教时间长的老师,家长的言行对孩子日后性格的形成影响非常大。一般情况下,遇事暴躁、不冷静、喜欢开口就大声责骂的父母,其孩子日后性格暴躁的几率也会更大。
此外,在批评教育孩子时,运用适当的措词会让孩子更容易接受家长的意思。比如“我爱你,但是你的行为我不能接受”,这种话虽然听起来有点生硬,但是,孩子能够明白,虽然爸爸妈妈是在批评我,但他们还是爱我的。在这种心理暗示下,孩子对家长提出的批评意见也更乐意接受。
怎么说比说什么更重要
一个的教育者,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对于孩子而言,家长怎么说比说什么更重要。孩子也有自己的内心世界,家长的一言一行,乃至一个表情,都会对孩子的性格塑造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因此,家长在批评教育孩子的时候,把自己的语言、行为好好反思,将心比心、换位思考,用自己的心与孩子保持诚挚的沟通,这样才能达到教育的本来目的,维系良好的亲子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