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宝宝在睡觉时经常出汗,尤其是头部,出汗情况非常厉害,连头发都浸湿了。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宝宝睡觉头部出汗多呢?
生理性盗汗
宝宝正处于快速成长阶段,新陈代谢旺盛,需要通过出汗来散发体内的热量,再加上宝宝的植物神经发育不健全,刚入睡时,交感神经会因为失去大脑的控制而出现头部、颈部或背部多汗的情况,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这种出汗往往发生于宝宝入睡后的半小时之内,且出汗部位多集中在头部,一般在睡觉后的2小时之内就会慢慢停止,并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消失。这种情况,在医学上称为“生理性多汗”。除此之外,以下这两种情况情况也会导致宝宝睡觉头部出汗多:
1、捂得太多。晚上睡觉时,家长往往习惯于以自己的主观感觉来决定小儿的环境温度,喜欢把他捂得严严实实的。其实,这是不对的。因为小儿的体温调节功能还没发育完善,再加上被捂得严严实实的,就会造成产热过多,所有只能通过排汗来散热。
2、营养过剩。有些家长因担心孩子营养不良,总是想方设法让他多吃补品,殊不知,正是由于这样导致他出现营养过剩,即使入睡后身体仍产生大量的热能,故只好通过排汗来散热。
病理性盗汗
病理性盗汗多见于佝偻病,以3岁以下的小儿为主,主要表现在上半夜出汗,这是由于血钙偏低引起的。结核病患儿的盗汗以整夜出汗为特点。患儿同时还有低热消瘦、体重不增或下降、食欲不振、情绪发生改变等症状。缺乏钙的现象,钙具有镇静作用,钙质充足能使宝宝进入深度睡眠状态;而如果身体缺钙或血钙降低会使小孩处于兴奋状态,导致小孩睡眠不安。
一旦发现小儿盗汗,首先要及时查明原因,并给予适当的处理。对于生理性盗汗一般不主张药物治疗,而是调整生活规律,消除生活中得致热诱因。如入睡前适当限制小儿活动,尤其是剧烈活动;睡前不宜吃得太饱,更不宜在睡前给予大量热食物和热饮料;睡觉时卧室温度不宜过高,更不要穿着厚衣服睡觉;盖的被子要随气温的变化而增减。对病理性盗汗的小儿,应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如缺钙引起的盗汗,应适当补充钙、维生素D等。也可以进行食品上的进补。小儿盗汗以后,要及时用毛巾擦干皮肤,更换衣服,还要勤沐浴。要让小儿经常参加户外锻炼,以增强体质,提高适应能力,体质增强了,盗汗也会随之而止。
温馨提醒
宝宝大多为生理性出汗,妈咪不必着急,也不要随便吃药。宝宝多汗时,要合适穿衣,衣服汗湿时,一定及时换衣。要多喝温热白开水,补充身体丢失的水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