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品牌内衣网

乐客探讨|婴幼儿鞋的几个阶段

资讯 >

2018-05-21 15:03:36

根据国家强制性标准GB30585-2014《儿童鞋安全技术规范》中的术语与定义, 婴幼儿鞋是指鞋号不大于170mm(码不大于160, 乐客友联码(法码)不大于26),3 周岁及以下婴幼儿穿用的鞋。

2018 年3月28日,全国制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童鞋工作组第二次会议已建议全国制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05)制定婴幼儿鞋的产品标准。

在新标准制定之前,上海祥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根据和高校多年的产学研资料, 和你分享婴幼儿处于不同发育阶段时的小脚情况及对鞋子要求:

5~11月   爬行期

婴幼儿能够面朝下, 试图用上肢撑起身体,同时小脚会作出弯曲和勾背的动作,以便能够轻松向前爬行。这时脚的弯屈和脚背、脚趾和前脚掌着力会比较多;脚踝要经常歪来歪去。

这就要求婴幼儿鞋轻、薄,透气;前部防滑、耐磨,保护脚背和脚趾;要能保护脚踝,要感防止扭伤, 绑缚强。让双足感觉防护安全; 爬行轻柔方便。

  9~15月   站立期

婴幼儿能够倚、靠、扶大件物品, 在几分钟内一直保持着双脚站立姿势,直到学会独立迈出人生步。

这阶段,婴幼儿的两只脚都离得很开,以保持平衡。但由于重心地明显提高,整个身体的重量都压于小脚上,且脚踝还没有完全发育好等等原因,往往会往两侧滑倒。这时婴幼儿的小脚要尽量与地面接触,可以促进儿童神经系统的发育,活跃脚部肌肉,以让身体适应不平衡感。

这就要求婴幼儿鞋轻、 贴脚,鞋底薄、在一定的硬度、柔软度,保证脚与地面的触感,增强赤足感,以便保持平衡, 实现长久站立

11~18月   蹒跚期

婴幼儿已经能够跨出脚步的同时,就把体重放到另一条腿上, 可以在周围大件物品或家人的保护下,开始独立小步行走。

这阶段,重心不稳, 像小鸭子一样小碎步前行, 易摔易扭;一般是整个足底着地,由于足弓还未发育,会直接感受到来自地面对脚的冲击力。这时小脚的触感不好, 会影响其行走步态。 同时,小脚承担所有的体重, 且运动加骤, 就会易出汗,走路不稳,经常要脱穿鞋。

这要求婴幼儿鞋轻,让宝宝乐于起步;鞋底要薄,柔软度好,以引导掌握正确步行重心,形成正确的行步恣态;鞋底弹性要好,以减震缓冲,保护膝盖、脊椎等生长发育。

15~24月   试步期

婴幼儿可以独立的小步行走,但步子很小。

这阶段起步冲, 常收不住脚, 易摔倒;腿抬得很高,脚尖先着地,像猫一样,但脚跟着地却很重。

这就要求婴幼儿鞋的鞋跟弹性要好,鞋底薄而柔软,鞋身廋而贴脚,鞋子容易曲折,有利于宝宝培养正确步态, 控制脚形。

2~3 岁   学步期

这时候宝宝可以大步行走,走路比较平稳。

已经明显出现从脚跟到脚尖连贯性着地运作, 没有明显的脚尖着地;跑跳活动明显增加。

这就要求婴幼儿鞋鞋身较坚硬,鞋子需要有坚硬的后跟和保护, 进一步控制后足外翻;鞋底三分之一处要容易曲折, 有助于学步;前脚掌有一定的弹性,保护前脚掌;随着运动量增加, 鞋子的防滑效果、透气性也要好。

(以上时间有重合, 是考虑到婴幼儿性别及个体差异引起的发育差异)

根据机构的统计数据表明:人类在正常行走、跑步及跳跃,每天每只脚要承受上百吨的压力,已经有四分之一的人饱受脚疾的困扰。据调查,我国目前80%以上儿童患有不同程度的脚部疾病,例如扁平足、高弓足、内八字、外八字等,这些脚型问题不仅影响着孩子的足部健康,足疾不仅影响到行走和运动,还会危害到大脑、脊椎、循环系统、运动关节等的健康;关爱儿童健康,从脚做起!

相关推荐
查看更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