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孩子都有一个天命宿敌,这个人就是别人家的孩子。对自家的孩子横眉冷眼、吹毛求疵,对别人家的孩子充满宽容和赞许,这是很多父母的通病。很多家长,总是用高倍放大镜看别家孩子的优点,用显微镜看自家孩子的缺点,对自家孩子的优点却视而不见。对于别人家的孩子,我们会不留遗力地去夸赞,对于自家孩子哪怕只是一句简单的“不错”都难以启齿。
事实上,很多家长内心深处并不是真的对别人家的孩子爱不释手。
对别人家孩子的暗语,很多时候只是希望给孩子创造一种竞争的氛围,让他们能感受到危机,并且见贤思齐焉地将别人家的“小孩”当作榜样,不断自省、提升自己。但是,大部分家长理想中,能够给孩子带来的正向激励的比较,就像一把锋利的匕首一样,一刀刀扎在孩子的心尖上,痛彻心扉。
家长自以为的向上比较,不但无法激发起孩子奋起直追的斗志,还会让他们感到疲惫和挫败。在孩子内心深处悄悄种下自卑的种子,让他们在成长过程中频繁陷入自我否定和怀疑中。所有家长都有望子成龙的期待,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别人家的孩子,成为众人眼中的。为了有朝一日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别人家的孩子“,父母们总是乐此不彼地在互相比较。
蔡康永在《给残酷世界的善意短信》中曾经写道:“对家人有期许,但是别比较,比较多了彼此都学会了嫉妒和怨怼,毫无养分。”
将“别人家的孩子”当作自己孩子成长的标尺,确实是一件是毫无营养的事情。除了挫败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损伤亲子关系,似乎别无益处。即便是孩子为了迎合家长的期许,不断将自己变成家长期望中的“别人家的孩子”,人生也不一定会比所谓的“熊孩子”、“笨孩子”顺利太多。
就像“北大留美硕士万字长文控诉父母,拉黑父母6年”事件中,这个“别人家的孩子”在父母意志的过度干涉下,生命状态变得曲折而纠结,终选择情绪,炸伤自己也炸伤父母。
那么爸爸妈妈们怎么去应对这类情况呢?
首先父母们要杜绝攀比孩子的心理,不要老把目光放在别人家的小孩身上,多把注意力放在自己孩子身上。要全面看待孩子的发展,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孩子鼓励,不要因为自己的孩子比不过“别人家的小孩”而去责备他的不足。
家长们根本没有必要做对比,有些时候你只是看到别人家小孩的优点,而忽略了自己孩子的优点而已,善于发现自己孩子的之处。多鼓励孩子,孩子才能变得更,走的更远。
愿为你,怒放青春,不负年华,吉芝奴2017秋冬系列——花样年华。花样年华系列我要你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有一个人是永远等着你的,不管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