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品牌内衣网

你知道吗?孩子的勇气 来自妈妈的放手

资讯 > 童装

2018-08-11 15:17:11

上个周末,菲菲闹着要去一个巨型的“丛林探险”游乐设施玩耍,那是一个充满着浮桥,吊桥,绳索,独木桥的高空儿童探险项目,设施说明上写了:适合3~12岁孩子。

交了钱,管理的阿姨对我说:家长只能在外面。于是我被隔离在铁门之外。

之前我以为可以跟进去,看她穿防护服,送她上第1个台阶,没想到现在只能看着她小小的身影慢慢走向穿防护服的地方,霎时间,一种复杂的感觉涌了上来:担心,不安,焦虑,惆怅……没有我的陪伴,跟着陌生的阿姨,她能顺利穿上复杂的防护服吗?她听得懂那些指令吗?她害怕吗?

五味杂陈中,她已经慢慢在阿姨的指导下穿好了一切,并且,没有回过一次头。

我开始回过神来,觉察出自己的担忧是多余的,于是我决定好好享受在地下观看她冒险的时光。

她一小步一小步踏上了旅程,果然没过多久,她已经被某个障碍物的晃动感吓得不敢往前走,开始哼哼。阿姨在一边不断地安慰,鼓励,我心里有些着急,似乎觉得自己该说一些什么,但总觉得,现在在她身边的那个声音,才是对她重要的,如果她耳边充斥着太多的声音,可能会更让她茫然无措。于是,我屏住了,没有多说什么,只是有时候看她实在是太害怕了,会大声对她说:“妈妈在这里!”或者说:“阿姨会保护你的!”

她就这样跌跌撞撞,一边害怕又一边坚持着,不知不觉,越来越高,而我,越来越轻松,不再去担心她了,因为她已经走得越来越顺畅。

走到高层时,因为某些原因,保护的阿姨要换成叔叔了,当我刚听到他们要交接,内心真有一个冲动想跟他们说:“我建议为孩子安全感考虑,还是不要换人吧!”真是怕在这么高空的地方,突然换了保护人,孩子会一下子失去之前好不容易培养出的安全感。

但我又屏住了,我决定先观察观察看看会发生什么。没想到的是,交接进行得如此之顺利,菲菲没有表现出任何情绪波动,跟着叔叔继续往前走,事实证明之前妈妈所谓“安全感”的担忧,完全是投射和臆想:孩子适应环境的能力比我们以为的强多了!

原来孩子并没有我们以为的那么脆弱和胆怯,原来那些看似他们小小年纪的勇气就蕴含在他身体内。而让他们勇气能够发挥出来的方式是妈妈用自己敢于分离的行动来告诉他们:“妈妈相信你能行,妈妈相信你会安全的。”

这个敢于分离包括两个部分:行动上的分离和态度上的沉静。也就是说,如果是妈妈焦虑地分离,怀着恐惧的分离,即使完成了分离的行为,还是会将自己的不安和焦虑传递给孩子。

刚上幼儿园的小孩子跟妈妈的分离历来就是妈妈们关注的问题,很多时候,我们用“分离焦虑”这个词语来界定讨论它,不如我们换一个角度和思路:怎样创造一个利于激发孩子天生勇气的环境来让他面对更广阔的世界。

要创造这个环境,妈妈首先自己内心要有稳定的环境:

1、信任代替自己照顾孩子的人

2、接纳孩子分离所必须经历的哭泣

3、相信孩子有自己调整情绪的能力

很多时候,我们既不相信托付的人,也不相信孩子,总觉得只有自己,作为母亲,才能提供给孩子好的,需要的一切,就像这个“探险游戏”,我怀着忐忑和犹疑的心情看孩子慢慢走向引导她的阿姨,就像我主观臆断孩子换了保护人就会一下子失去安全感,然而事实一次又一次地告诉我真相:看!孩子不是你想象的那样怯懦,别人也不是你想象的那样不负责任不懂得跟孩子交流。你,不是上帝,只是一个终究要对孩子放开双手的母亲。

当然,作为母亲,对与孩子的分离怀有焦虑和担心是难免的,当我们觉察到了这些焦虑之后,可以试着带着这种焦虑,后退一步,深呼吸,将自己调整到尽可能平静的状态,再来面对孩子。可以平静但充满关切地告诉她:妈妈会来接你,老师会照顾好你;可以带着微笑目送哭泣的孩子被老师牵着渐渐走远;可以做一切你认为能让孩子感觉到沉稳有力的事情,只是,这所有的事情指向一个中心:与孩子分离。这就是我们作为母亲,在孩子走向世界时,送给他们的好礼物。

相关推荐
查看更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