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中,有关孩子教育的言论非常多,比如我们常常听到的“严父出孝子,慈母多败儿”,这句话是非常有道理的,当然这里的慈母指的是溺爱、娇惯孩子的母亲。纵观古今,有无数的例子可以证明这一点,很多对孩子无微不至、自小溺爱有加的“慈母”,孩子长大后伤透脑筋,她们总是想不明白,孩子从小乖巧伶俐,听话温顺,为什么长大了这么多麻烦呢?殊不知其中的重要原因,就是因为母亲的教育。
图片来自:网络社交
凡事都以孩子为中心
孩子是妈妈的心头宝,关心、疼爱孩子是一件很正常的事。但是妈妈如果每天都围着孩子转,凡事都以孩子为中心。这样会让孩子觉得一切都要以他为重,妈妈爸爸都是为自己服务的孩子长大以后不但不会心存感激,还很可能变成白眼狼,只会向父母索取,不懂得回报。对妈妈来说,自己全身心都在孩子身上,忘记了去照顾自己,等到孩子不需要妈妈的那一天,突然发现自己的生活除了孩子什么都没有了,可伶又可悲。
总是听取孩子的意见
如果做妈妈的总是征求孩子意见,孩子就会认为自己才是家中有发言权的人。时间久了,不仅会厌恶妈妈的管教,还会觉得妈妈所说的每一句话都是在唠叨,对妈妈的言语行为也会表现得不耐烦。这样孩子的性格会变得越来越傲慢,脾气也会变得越来越暴躁。
每次犯错都讲大道理
刚开始孩子或许还能听得进去,时间久了孩子就会左耳朵进右耳朵出,根本就不会理会你在说些什么。无论你讲得再怎么好,孩子下次犯错的时候还是不会长记性。养孩子不是养皇帝,不能什么事情都无底线地惯着孩子,该打的时候就要打。
孩子能不能责罚?长期的责罚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与人格成长。这里有一个关键词:“长期的”。即长年累月的批评、指责、打骂,才有可能导致孩子心理扭曲。偶尔的责罚,不但需要,而且!过度赞扬孩子也有负面影响!所以,凡事不能走极端。十之七八的鼓励,十之二三的责罚,有利于塑造孩子健康的人格。时不时地让孩子受点小气,受点小委曲,其实是一种心里上抗挫折的段炼。老话说:受得了气,才成得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