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宝宝的第①颗乳牙一般都会在6个月左右长出,稍晚一定的宝宝可能会延迟到8个月左右。但如果宝宝超过1周岁以上,或长期不长第①颗乳牙时,就应考虑到有无全身疾病的影响。如佝偻病、呆小病、极度营养缺乏等。宝宝出牙的时候一般会有如下一些症状:
一、总是爱咬东西
娃在长牙期的一个特点就是爱咬东西,没有选择性的,拿到啥咬啥,手里有啥就咬啥,咬一切能咬或是不能咬的东西,如果妈妈发现自家的娃突然变得爱咬东西了,这个时候就要注意了,要考虑娃是不是到了出牙的时候,对于出牙时期的娃,我们应该给孩子准备一个专门的磨牙玩具,比如磨牙饼干或是磨牙棒之灰的东西,既能让孩子咬来咬去的,又能缓解出牙时的不适感,又能防止娃乱咬一些不太干净的东西,防止疾病找上门。
二、总是流口水
如果妈妈们发现自家的孩子近一段时间总是不停的流口水,不管什么时候,玩的时候或是吃饭的时候还是睡觉的时候,刚好又到了出牙的时候,妈妈们就要多多观察了,看看宝宝的口腔,嘴里是不是长牙了,同时如果孩子老是流口水,很容易引发一些口腔疾病,妈妈要及时的给孩子把口水擦干净,必要的时候在脖子上围一个围嘴。
三、孩子情绪突然不佳
如果孩子之前很好带,而且总是乖乖巧巧的,很少哭闹,突然变得烦躁、爱哭闹起来了,排除一些疾病的因素之外,妈妈要考虑是不是跟孩子出牙有关,出牙的时候口腔不舒服也会引发宝宝的情绪不好,严重的时候还会影响娃的日常生活,饭也不爱吃了,玩具也不玩了……妈妈这个时候不要去责怪孩子,要更多的关心孩子,同时要学会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吸引他去做一些别的事情,转移一下注意力,不要一直沉浸在长牙的不适中出不来。
四、胃口变差了
宝宝出牙的时候,不仅会影响到心情,还会影响到食欲,有的宝宝直接不爱吃饭了,因为嘴里正在长牙,孩子虽然很饿,但是每次吃东西的时候牙龈会非常不舒服,所以孩子索性就不吃饭了,每次吃饭的时候不是哭闹就是直接拒绝吃饭,为了不影响孩子的正常发育,妈妈这个时候要给孩子调整一下饮食,同时把食物做的更有食欲一些,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让孩子主动吃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