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长说自家宝宝特别胆小,想要宝宝变得勇敢一些。试了很多方法,但都不奏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宝宝会如此胆小呢?又有哪些方法能帮助宝宝“练胆”?一起来看一下吧!
一、家长的过度保护
无论是在生活上还是宝宝学习新技能的过程中,家长的过度呵护会导致一些本该让宝宝自己解决的问题都没能得到实际操练,反而由家长全权代劳,使得宝宝本能的依靠家长,不敢尝试。这是导致宝宝胆小的主要原因。如:
①当宝宝对于某些事物表现得非常好奇时,家长却因为担心而警告宝宝,表示:不准摸、不准玩,甚至不准问,长此以往宝宝就会缺少探索创新精神;
②家长脾气过于暴躁,动不动就会对宝宝发脾气却不讲明原因,慢慢地宝宝就变得谨小慎微。
二、强化本能的恐惧感
很多宝宝害怕天黑、打雷、打针、理发…其实都是因为家长反复强化宝宝对这种事物的恐惧感而造成的。家长出于自己的担心,便会在发生之前给宝宝打很多“预防针”,叮嘱宝宝“不用害怕”“不疼”“很快就好了”“不要动”…然而这样的叮嘱反而会引起宝宝的恐惧与不安,认为“这一定很可怕!”“这一定很疼!”而且还不让动,甚至几个大人一起抱着、按着不让动来限制孩子,这一系列的反常都会引起宝宝的恐慌。
三、得不到肯定
很多家长都有一个通病,就是对宝宝的“闪光点”视而不见,却会抓着“失误”放大!比如:宝宝一次没有按家长的要求喝水,就会被家长扣上不爱喝水的帽子;一次就餐时蔬菜吃的少了,就会被贴上不爱吃菜的标签。但是当宝宝喝完了水,吃完了饭,家长却认为是理所应当。
所以,宝宝胆小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得不到肯定,家长没能发现宝宝身上的“闪光点”,也未及时给予表扬或鼓励,从而导致孩子畏缩,胆小。因此,家长对于胆小的孩子必须坚持“多肯定、少批评、多鼓励、少指责”的原则。
怎么做才能改善宝宝胆小?
1.多带宝宝接触外界
很多胆小怕羞的宝宝都是出门较少,不常见生人、不常与小朋友玩耍的,而大胆大方的宝宝一般都是接触外界机会多,见多识广的。所以,不要让宝宝总是呆在屋里不出门,出门之后也不要过度保护,可以让宝宝多与人交往,多参加集体活动,让宝宝多一些可以在众人面前表现自己的机会,这是纠正宝宝胆小害怕的好方法。
2.对待害羞的宝宝要多一些耐心
不要急着要求宝宝去克服胆怯,把孩子向外“推”,而是应该尽可能地参与到宝宝的活动中来,从中了解宝宝遇到的具体困难是什么,然后指导宝宝如何去解决问题,正确地给予引导。待宝宝的能力提高了,那么这种面对问题的畏惧也就随之消失了。家长越着急着改变胆小的宝宝,往往越会适得其反。所以,如果宝宝很害羞、很胆小,父母一定要多些耐心去进行教育及引导,而不是强行让宝宝面对新事物、新环境,强迫宝宝在陌生人面前表现自己。
3.不要让宝宝过于依赖家长
原因里小康君已经讲了,包办代替会导致宝宝过分依赖家长,不但会让宝宝懒于动手,还会习惯逃避困难与挑战,这是造成孩子胆小畏惧的重要原因。所以,家长应放手让宝宝做自己的事情,遇到难题也不要急于帮宝宝去解决或是迁就,应给宝宝留出一定的适应空间和锻炼能力。
此外,改善宝宝胆小的性格,除了要找出会导致宝宝胆小的原因,及时做出调整与引导方式,家长还可以用肢体动作来代替语言去鼓励宝宝,这对于年幼的宝宝来说效果会更好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