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妈妈在照顾婴儿的时候,一定都有过孩子早哭晚哭、却不晓得到底为什么哭的恼人经验,因为宝宝没有语言能力,仅能透过哭来表达不适,但是宝宝哭的原因百百种,又该如何知道宝宝现在需要的是什么呢?
宝宝哭了,到底哄不哄?
0-1岁小宝宝大哭,家长还是抱起来哄一下,这期间是宝宝建立安全感的重要阶段。对于宝宝而言,哭声就是他婴儿时期的全部语言,也是和成人沟通的重要方式之一。当孩子用哭声寻求关注的时候,如果这个时候你回应了,那么他们的情绪也会被调动起来,在跟你进行互动的同时,也会积极的去探索外面的世界。不用担心这样会惯坏他,小月龄的宝宝其实需要的就是安全感,能够时常的被父母关注其实只会更有利于宝宝的心里健康。
哭声分析:想要解决孩子的哭闹问题,首先要分析清楚孩子的哭源于何种原因。只有真正理解孩子了,才能做到安慰孩子,让孩子停止哭泣。
1.生理性哭闹
这是孩子与生俱来的保护机制,尤其是小宝宝刚出生时会用哭声提示父母,ta有需求,有不舒服的地方,需要爸爸妈妈来解决。
因此这个哭是很常见合理的一种哭声,孩子只要有不舒服了,或者是自己解决不了的痛苦了,一定会通过哭来昭示父母注意。
识别这样的哭声也很简单,只要多留意孩子的行为就可以了,如果是大不同于往常,尤其是年龄比较小不会表达的孩子,有什么地方不舒服除了哭以外还会有一些其他异样表现的,这时候家长就要注意了,孩子是不是哪里不舒服才哭的这么厉害。
生理性哭闹不是孩子的本意,这个时候就更不要责怪孩子了,要帮助孩子解决不舒服,而不是劈头盖脸的烦躁。
2.想达到某种目的哭闹
孩子随着年龄的增大会开动脑筋,发现哭有时候和“达到目的“可以统一起来,于是会在想要达成某个目的之前卖力的哭。
特别常见的就是某个玩具不给买,某个东西不让吃的时候“哇”就哭了,而且根本无法停止。
这个时候家长要做的也不是直接打骂,而是闭而不语,把道理说清楚就不再搭理ta 。比如说孩子再家里已经相同玩具很多情况下还要买,不买就大哭,那么讲清楚道理就不用多说了,直接扛回家让自己想清楚道理,也不用打也不用骂,需要做的就是要抗住周围人的眼神,任凭娃大哭不管。
因为这个时候的哭带着很多试探的意思,孩子通过哭来试探哭的威力到底有多大。如果不哭不买,一哭就买,那么看来哭很有效果,下次同样的事情发生孩子会继续哭给你看,而且会更大声音。所以不能有这样的反射,讲道理,让孩子明白ta不懂道理的时候哭是没用的。
3.委屈的释放
这种哭其实我们都不该陌生,因为在我们成年人的世界里同样存在这样的哭泣。不管发生什么事,只要内心觉得很委屈,就会哭出来,这也是一种释放的方式。
比如之前我给大家讲的故事,就是这样的例子,孩子很委屈所以大哭。这个时候家长首先要做的是安慰,不管孩子是否占的理,都要先安慰。因为委屈在内心中是一点一点积累的,如果每次小委屈都不能得到释放和安慰,那么长年累月它一定会积累成大委屈,会出大事的。
所以千万不要让委屈积累,不管什么时候只要孩子委屈了就第①时间先安慰。
但是也要给孩子解决委屈的办法,除了允许孩子用哭释放以外,还要有具体的解决办法。其实我们今天的故事中的爸爸确实提出了很好的解决办法,但是他缺少了安慰,没有能够抚摸孩子受伤的心灵,所以再好的办法都没能让孩子听进去。可见,面对一个内心委屈的人,抱抱是第①重要的,每个人都需要一只宣泄的垃圾桶或者是释放的沙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