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冷的冬天还未正式登场,孩子们的秋衣秋裤、毛衣、棉袄就已经轮番上阵了。大人们总感觉孩子小,抵抗力差,需要多穿点,尤其是老人带的孩子,加衣服的速度总是超过降温的速度。可明明给孩子穿了足够多的衣服,然后还是变成了“鼻涕虫”,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有很多家长对冬季孩子穿衣有着很多误区,我们不妨来了解一下吧!
一、要想孩子保平安,要带三分饥与寒
孩子新陈代谢旺盛,怕热不怕冷,而且孩子经常处于停不下的活动状态,所以孩子一定要比大人穿的少。
“要想孩子保平安,要带三分饥与寒”,这话谁都知道,可是到了自家的孩子,就一定要捂起来!不然,就觉得对不起孩子。
二、孩子的病多是捂出来的
1.穿多→汗多→皮肤疾病
降温的速度总赶不上加衣服的速度,也赶不上室内温度增加的速度。孩子穿的里三层外三层,汗多汗管堵塞,皮肤透气不好,清洁不佳,很容易造成痱子、湿疹、脓疱疹。
2.穿多→尿少→泌尿生殖系统疾病
孩子穿的多出汗多,尿量减少,尿液浓缩,增加了对尿道口粘膜的刺激和损伤,造成外阴炎或龟头炎。而外阴炎清洁不佳,感染逆行,可造成泌尿系感染。
3.穿多便干→肛裂、便秘、腹胀、消化不良
穿的太多出汗多,如喝水再不能保证,会造成大便干燥,大便密结变粗变硬,造成排便困难,孩子用力排便会造成肛裂、出血,恐惧排便会造成便秘,而如果两三天没有大便,患儿会出现腹胀、食欲减退。
4.穿多→便干→发热咳嗽
细心的家长会发现,孩子发热咳嗽等呼吸道症状之前或同时常伴有大便干燥或便秘。中医理论:肺与大肠相表里,大肠不通,肺热不能排出,即容易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孩子穿的太多,造成便干,不仅会导致消化道的症状,也是引起呼吸道感染很重要的因素。
三、洋葱穿衣法则
冬天的时候可以采用“洋葱穿衣法”——即像洋葱这样一层一层地穿衣服,而不是像柚子那样一穿就是厚厚的一层,这样穿的好处是可以随时根据室温灵活地调节。内层可选择材质柔软、透气且排汗功能良好的纯棉衣物,中层衣物保暖,外层防水防风,以应付天气变化。
根据场合与温度,可以一层层加上或脱下,需要时,可搭配帽子、袜子、手套、围巾等小配件,相较于穿一件非常厚重的外衣,又舒适又灵活,可以达到保暖又不厚重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