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文章都会告诉你,陪伴缺失对孩子的伤害多么大。但就算24小时陪伴在孩子身边,你就能保证了解孩子吗?遇到小孩莫名其妙发脾气、大哭大闹的崩溃时刻能轻松搞定吗?
很多家长会觉得,这就是他胡搅蛮缠、乱发脾气,教训一顿或者冷处理就好了。但其实孩子的内心是非常敏感的,有些事情只是大人没察觉、而他又讲不清楚。
及时发现问题、做好情绪疏导和沟通,是养成积极心态、奠定安全感和亲子关系基础的第①步,这对孩子非常重要。
这么说吧,你要想以后出门上班踏踏实实、送孩子上幼儿园开开心心、出个差旅个游都能放心,不用担心分离焦虑和孩子哭闹、行为倒退这些糟心的问题,都得以足够的安全感和良好的亲子关系为基础。可是既然他不会表达,那该怎么做呢?.
1.走进孩子的内心,解读孩子的情绪。
孩子小的时候遇到这种情况,除了当时做好情绪安抚,晚上给他读的绘本里,还会给他留个“情绪出口”。比如讲《谁躲起来了》,看到小猪或者小狗哭了,要和他一起讨论:它是为什么哭呀?是玩具被人抢走了,还是别的什么原因?
通过绘本,让他“看”到了情绪的模样,理解了是什么让他觉得生气、失望或者愤怒,他就很容易讲出来白天遇到了什么事、有什么样的感受。
睡前的绘本沟通,能在温馨平静的氛围中,让孩子修复白天的情绪。你可以通过它很快发现孩子的情绪问题所在;而养成习惯后,又会成为一个情感交流的入口,让孩子习惯把内心的想法在那个时间去和你交流。
2.亲子关系的饱和状态:让爱成为生活本身。
对于孩子来说,是永远不嫌爱更多一点、再多一点的。爸爸妈妈爱的表达,会让他更确定被爱着、被肯定着。
但是很多家庭对“表达爱”这件事,还是很含蓄、很简单的。那么除了直白的和孩子说“我爱你”,又有什么更多、更好的方式,让这份情感能够源源不断地流淌、丰沛起来呢?
在陪孩子读书的过程中,有的人找到了答案。有时候给孩子买本书,认认真真的给孩子讲书中的故事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3.好习惯VS坏习惯,全看爸妈怎么做?
很多妈妈都对孩子迷恋手机、iPad很头疼。可奇怪的是,我经常在机场、餐厅看到,大人们要么塞给孩子一部手机,自己在一旁聊天;要么自己捧着一部手机,还不耐烦的训斥旁边捣乱的孩子。
大人都这么爱手机,又怎么能养出一个不沉迷手机的孩子呢?
所以家长应该约定:当和孩子在一起,想掏出手机的时候,就应该给孩子讲故事,因为他没有手机刷呀!让读绘本就成了非常日常的一件事。什么睡前专属时间、读书角、书房这些限制条件,都是不存在的。
每次要出门的时候,也一定会带两本书:路上堵车的时候,给孩子讲几页书;餐厅等上菜的时候很无聊,也给孩子讲几个故事……
你会发现,随时随地拿出一本书,小孩都很高兴,比手机打发好多了。而且你会发现他开始喜欢自己去书店挑书,连动画片都不看了。
因为读书有爸爸妈妈的陪伴,这件事可比玩手机更棒——孩子爱你应该多于爱手机,不是吗?有的妈妈会担心,孩子会不会对阅读这件事只有三分钟热度呀?
那你可真是多虑了,我们团队一位小伙伴经历过这么件事:前阵子她带孩子去三亚玩,结果遇到台风飞机延误,到家已经凌晨三点了。
她催着孩子快睡,孩子却说:睡前还没看书。
于是困成狗的她给困成狗的孩子讲完一本书,两人倒头就睡了。所以你看,阅读习惯哪有那么难培养?孩子坚持起来,可是比你更有毅力呢!
4.你一定要相信:有没有用心给孩子读一本书,他其实都是知道的。
哪怕你出了半个月差,只要用半个小时非常投入的给孩子读一本书,也能很快地修复断裂掉的亲子联结。当他抱着你脖子不让你离开的时候,你真的能看到自己投入了多少感情在里面。
比如当你新买回一本书,给孩子非常认真的讲,而且讲的很投入,那这几天他就不让别人讲这本书、一定要让妈妈讲。他会觉得:这是我和妈妈的书。
这对孩子来说,是一种非常郑重的仪式感,也是对亲子关系直接的肯定。忙碌的这些日子里,亲子阅读一直都是非常重要的、与孩子保持亲密度的秘密武器。
春夏的明媚,由你来倾情欢唱,LoveShackFancy可谓是美丽浪漫的回归,把盛装打扮的乐趣重新带回人们LoveShackF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