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关于指甲和人体五脏六腑关系的“传说”有很多,比如说“指甲软是缺钙”、“月牙越多越大越健康”、“指甲上长白点肚子里有蛔虫”等等。这些都是真的吗?
我们先来说说指甲。指甲是由透明的甲板组成的,健康人的指甲看起来是桃红或粉红色,因为指甲下的末梢血管从密集,血液循环良好。
负责指甲生长的甲基是覆盖在皮肤下面的,上面的指甲只是被新长出来的指甲一点一点往上推而形成。手指甲的生长速度一般是3个月生长1cm,脚趾甲生长更慢。手指甲从头重新生长完好需要4-6个月,而脚趾甲因生长较慢则需要6-9个月。
一、那些关于指甲的谣言
1.指甲软就是缺钙?
很多人误以为指甲的主要成分是钙,因此一旦指甲变软,就是缺钙的表现。实际上形成指甲的是一种蛋白质(角蛋白),而不是钙质。
所以指甲软不软,和缺钙没关系,宝宝的指甲之所以软,是因为他还是个宝宝啊,因为太小,指甲还没能长到一定的厚度,看起来就会薄而软。随着宝宝长大,角化的甲板细胞越来越厚,指甲自然会硬起来。
如果实在是对指甲软很在意,那么在涂抹护手霜的时候,也记得给指甲涂一点,预防指甲失水变脆。
2.月牙少,不健康?
月牙又叫“半月痕”,是指甲板生发机制末梢的延伸,正常情况下,每个人的月牙大小都不一样,并不是月牙大就健康。
如果宝宝指甲上的月牙在短时间内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才有可能代表不健康。比如说颜色变了、形状变了、大小变了,这时需要及时就医检查!
3.指甲边上长倒刺是缺乏维生素?
指甲边缘长倒刺,一般和缺乏维生素没有太多关系。
长倒刺常常是因为皮肤过于干燥,而宝宝又爱四处抓东西,指甲反复摩擦引起了皮肤角质层分离,所以就出现了倒刺。因此涂点护手霜才是防止长倒刺的解决办法。
二、指甲的异常情况需注意
1.整片掉落
宝宝的指甲部分或者整片掉了,并不是营养不良,一般都是急性感染引起的,特别常见的就是手足口病,此外还有川崎病、天疱疮、甲沟炎等。
2.婴儿内生甲
婴儿内生甲是1岁内宝宝常发生的情况,即脚趾甲被周围的皮肤包绕,生长受限。
这一方面是因为脚趾甲的生长速度比周围皮肤慢,因此容易被皮肤包绕;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剪指甲的习惯不好等原因,脚趾容易向侧方生长嵌入周围皮肤。内生甲可引起周围皮肤红肿疼痛,如果继发了细菌感染,就可能发生甲沟炎。
因此给宝宝剪指甲时要注意:
不要剪太多、剪太勤。因为若侧面的指甲还没有长到甲沟上端之前,就把它剪掉了,那周围的皮肤组织会包裹着指甲,等指甲再长时就容易往皮肤里嵌入。另外剪指甲时,侧面的部分不要剪得太锐利,尽量圆滑一些,否则也会容易造成指甲内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