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不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城乡儿童的贫血发生率在30%左右,农村高于城市,据此估计我国患缺铁性贫血的2岁以下婴幼儿至少有1000万。
大多数家长只知道化验血红蛋白低说明宝宝患了贫血,而实际上铁缺乏症,即包括体内铁缺乏但尚未表现为缺铁性贫血的情况更为常见。
铁缺乏症包括铁减少期、红细胞生成缺铁期和缺铁性贫血3个发展阶段,贫血是铁缺乏的严重阶段。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铁缺乏症的患病率至少为缺铁性贫血患病率的2倍。
宝宝缺铁的原因
先天储铁不足
宝宝体内存铁量不足,宝宝体内的铁在胎儿时期是从母体获得的,离开母体后,宝宝的身体就会把这些铁存储在体内,这些铁在出生5个月内已足够用于血红蛋白的合成。但是如果妈妈缺铁或者胎儿早产,新生儿的存铁量就会不足,双胞胎的存铁量也会出现不足。
生长发育旺盛,铁的需求量增加而摄入量不足
生长速度快的婴幼儿是容易发生贫血的阶段,如果未及时添加足够的含铁食物,就容易发生体内铁缺乏。正常足月宝宝出生时体内储存的铁大约280毫克,仅能满足出生后4~6个月的铁需求。
按照《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13版)》的标准,婴儿对铁元素的参考摄入量,在6个月内仅为每天0.3毫克,而到6个月后则直接增加到每天10毫克。
母乳喂养的宝宝,乳汁中铁吸收利用率高(约50%),但含铁量低,如果在开始添加辅食的阶段,没有及时给予富含铁的食物,就会导致宝宝铁摄入不足。
疾病引起
比如,不合理的饮食搭配和胃肠疾病容易引起肠道铁吸收障碍;体内长期慢性失血,如消化道出血等容易造成铁丢失增多。这类情况在小宝宝的缺铁原因中不常见,医生诊断时会加以考虑。
食物摄入影响
食物中的植酸、草酸及高磷低钙膳食能抑制铁的吸收。如果妈妈在食物中没有摄取一定的铁质,则容易使宝宝患上缺铁性贫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