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品牌内衣网

当孩子用吃饭来“威胁”你,如何给他制定饭桌规则?

资讯 > 童装

2018-11-20 17:15:17

你在乎的是孩子“饿不饿”,孩子在乎的是“我的想法如何能被满足”。孩子通过吃饭这件事,意识到自己可以谈条件、可以威胁爸爸妈妈。她想得到的东西,只要通过吃饭,可以在任何情况下得到满足。

从“吃饭”开始,孩子用父母无规则无底线的爱,进行一而再再而三的“威胁”,等孩子长大后,这个筹码也会随之变化和增加,从现在的吃饭问题,变成学习、甚至婚姻……现在,你还觉得这只是吃饭的问题吗?

接下来,我们进一步来讲,到底如何让孩子好好吃饭呢?

1、满足需求 vs 建立规则

在孩子1岁前,孩子的安全感源于他的生理需求,饿了就必须吃、困了就必须睡。这个时候,孩子饿了哭了,就要给他吃的,要立马满足她吃饭的需求。

然而,再大一些的孩子,相较于“吃饱肚子”本身的需求,“吃什么”、“怎么吃”变得更重要,因此比满足需求更重要的是建立规则。

1岁半开始,孩子对事件的顺序、规则,有着近乎苛刻的要求,这时与他一起树立吃饭的规则,他会比你更为遵守。

2、吃饭的仪式感非常重要

吃饭的仪式感,也是我们要建立的规则之一。首先,每顿饭全家人必须一起上餐桌,即使孩子不吃,也得坐着,不要为了哄孩子吃饭就给他玩玩具,反而会转移吃饭的兴趣。可以播放一些轻柔的音乐。

其次,限制吃饭时间,不能无休止地吃下去,但不要催孩子吃饭,一般孩子吃每顿饭的时间在20~40分钟较好。

再次,吃饭前可以让孩子分发碗筷、布置吃饭用的桌椅,营造吃饭氛围,让他体会吃饭的乐趣和作为家庭小主人的感觉,这些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孩子吃饭的积极性。

3、放手让孩子自己吃饭

长辈们不放心孩子吃饭,总要追着喂饭,而这样会让孩子养成挑食的习惯。想一想,孩子吃零食的时候,哪次需要家长喂?

让孩子从小独立吃饭,不仅可以让孩子专心于食物本身、培养他对食物的热爱,还可以开发孩子的手指灵活性。

国外有一个的实验,每天在固定的三餐时间里,让37000个1~4岁的孩子自己吃饭,不管他们用勺子吃还是用手抓,不管他们吃多少、吃什么,甚至不管他们吃,还是不吃。

这个实验显示:虽然孩子们自己选择的营养“搭配”乱七八糟,但他们所选择的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数量,其实都在标准范围之内。

一段时间后,再让这群孩子去体检,发现他们的健康水平、活力、发育指标,都处于非常良好的状态,甚至超过很多由父母在家精心“饲养”的孩子,所以,不要担心孩子自己吃会吃不好,引导孩子吃饭的方法有很多,“喂饭”永远是极差的一个选择。

然后,你的态度比规则更重要。面对孩子临睡前的“加餐”需求,不要“先拒绝再妥协”。规则既然设立了,就要一起遵守它。你的妥协,破坏了孩子的进食生物钟、也破坏了孩子心中“规则”的神圣性,而且,先拒绝再妥协的你,其实就是在变相鼓励他,通过哭闹撒娇的方式,让父母心疼,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

《麦兜响当当》里,麦兜妈妈麦太有一句话,你一定深有感触:“我每天四处奔波,从早到晚。回到家,开心的就是能做一顿好吃的,看着你吃的样子,这个是我能够给你的,简单、基本的幸福。”

对家长来说,孩子见底的饭碗、挂着米粒大笑的嘴角,就能拂去一天的疲惫。为了孩子,也为了自己,树立起吃饭的规则吧!

相关推荐
查看更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