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
2018-11-25 14:55:21“杜嘉班纳(D&G)辱华”事件已经发酵了一个星期,本来以为在放出两位设计师的中文道歉视频之后,应该基本上算是告一段落了,虽然我们并不接受。
但这不只是D&G与的矛盾,让我们没有想到的是,D&G要承担的后果不只是向我们道歉而已……
在大秀取消第二天,D&G在一夜之间就从的电商平台上销声匿迹,与之相关的一切关键词均被平台屏蔽。
在为数不多的几家实体店人去楼空,一个顾客都没有了。
D&G创始人此前虽然发布了道歉视频,称深刻反省了自己的言行给及人民带来的一切,并用中文“对不起”进行道歉。
同时,D&G品牌和设计师ins账号也将“起筷吃饭”的宣传片删除,但舆论对这一道歉并不买账:
视频中两人频繁看提词器,并且该道歉视频起初仅在微博与微信官方帐号发布,后迫于舆论压力才发布于ins和推特,道歉缺乏诚意。
伴随Dolce&Gabbana事件持续发酵,D&G的品牌危机从蔓延到国外,接连遭到电商Yoox Net-a-Porter(以下简称YNAP)以及Farfetch全面下架。
D&G被电商Farfetch的全面下架。
在Farfetch首页搜索“Dolce&Gabbana”等关键词后,显示没有相关商品,甚至还屏蔽了联想词汇。
YNAP也于日前宣布:
鉴于D&G陷入对发出不当言论的與论风波,将把该品牌产品从旗下的Net-a-Porter、Mr.Porter和Yoox三大平台中撤下。
YNAP成为了头一个将D&G产品下架的奢侈品电商。
D&G遭到国外两个电商平台的下架,主要源于该创始人的行为系“种族歧视”。
尤其在欧洲,这样的行为势必会被抵制,与市场表现无关。
作为奢侈品牌,尊重每一个国家以及文化都非常重要。
目前该品牌线上渠道已经被切断,而线下实体门店也将经营艰难。预计该品牌在市场甚至市场都将会受到阻碍。
意大利人素质差到无可救药!
在D&G发布道歉视频之后,意大利的第二大报《共和报》说话了:“D&G风波让品牌损失惨重,但人抵制不了多久。”
11月22日,这家报纸在报道中,公开地发出了这样的言论。
看上去,这更像是一篇“檄文”,因为他们认定人“记性差”,认为时间会冲淡一切。
与此同时,意大利一家电视模仿秀节目也在借D&G事件嘲讽人,他们恶搞该企业道歉视频,同时借机嘲讽人吃狗肉、随地吐痰等等。
虽然电商已经全线下架了D&G商品;
虽然上海大秀已经取消;
虽然始作俑者专门录制视频(不管真情还是假意)公开表示道歉;
虽然这场风波甚至也激怒了同样使用筷子的韩国和日本网友……
但是,D&G和其所在意大利的媒体及部分国外网民的傲慢,依然甚嚣尘上,刺耳无比。
该如何看待这样的刺耳声?
有人想起了上半年的“巴黎世家事件”,称虽然后来国内掀起了“抵制”声浪,但仅仅过了半年,巴黎世家的销量就大幅上升。
“人抵制不了多久。”意大利媒体上的这句话,看上去似曾相识。
2017年初,日本APA酒店风波,当时面对网民的“同仇敌忾”,酒店老板元谷外志雄也发表过类似的嘲讽,称“绝不撤书”。
他认为“几个月后,人们就会忘记发生什么事情,只会记得酒店名字”。
结果不用去猜。
仅仅过了十个月,就有网友发现,两家国内在线旅游网站竟然真的悄悄上架了APA酒店的预订服务。
经过媒体的再次曝光,这几家酒店才再次被下架。
是怎样的“无知”,才会做出如此令外人看扁的举措?
又是有多大的利益,才能令那些商家对该右翼酒店如此趋之若鹜?
我们真的那么容易遗忘吗?
如果相关企业都如APA酒店那样的冥顽不化,那“抵制”被长期化也是应有之义。
因为,那些或涉及种族歧视,或无耻美化侵略的行为本身,就不能也不该被原谅。
我们不知道意大利媒体的报道,是否代表了D&G本身的立场。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对这家企业再多说一句话都已毫无必要;如果不是D&G观点,那只能说其遇上了“猪队友”。
无论怎样,都请某些国外品牌(包括部分媒体)不要低估人的决心。
今天开放的网络舆论环境下,任何躲在角落里企图以伤害人情感来营销或恶搞的行为,都会被用放大镜审视、紧盯,直至令其付出应有的代价。
愤怒可以消退,但记忆不会衰减。
所以,与排山倒海的情绪化声讨相比,我们更需要心平气和地以行动捍卫我们的立场,亮出我们的主张。惟其如此,才能回击那种“人抵制不了多久”的叫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