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品牌内衣网

让孩子野蛮生长还是选择按部就班的长大?

资讯 > 童装

2018-11-25 17:02:11

教育不是一道是非题,不是非黑即白的,而是应因人而异、因事而异的。

从这个孩子的出生时间看,他特别需要一个自己的空间,正好又在物主期,这个独立的小空间表示我和别人不一样,这里是属于我的。

建议老师可以引导下这个小朋友,问问他:“我们可以进入你的领地玩儿吗?”

或者可以和孩子一起给这个领地起一个名字,问问孩子,人们怎样才可以进入到这个领地去玩儿。

孩子会有自己的答案,这时候孩子已经觉得自己被理解和尊重了,就会用孩子自己的方式和别的孩子互动。

这里需要提醒的是:孩子会用自己的方式与其他小朋友互动,而不是用老师或者家长教的互动方式。

如果孩子在这个过程中有情绪,父母和老师需要共情孩子的情绪感受,当孩子的愤怒、孤立、吸引注意力的渴望被看见的时候,孩子会更配合大人。

同样,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是教出一模一样的孩子?还是教出繁花盛开的孩子?在趋同的同时是否孩子也可以保留自己的独立个性?

其实,教育孩子就像是选择一辆车,我们既需要这辆车能开上高速,也需要保有它自己的性能。

桑塔纳和奔驰都可以上高速,它们虽然外观上不一样,起步速度不一样,行驶速度更不一样,可有些人就是喜欢桑塔纳,有些人就是喜欢奔驰,这没有什么不好。

关键是有的人总想把桑塔纳改成奔驰,把奔驰变成桑塔纳,那才是问题。

今天这个孩子在数理逻辑方面有优势,可妈妈总想让孩子再多背古诗,因为妈妈看到别人家的孩子古诗背得好。

这背后其实还有妈妈曾经对自己的期待,期待自己在文学上有所长。

妈妈也说了,虽然从来没人教过,可孩子自己就会搭乐高,并且搭得很好,搭出来的东西总让妈妈惊喜。

所以,在培养孩子的时候,我们要发挥孩子的优势还是劣势?还是让孩子去实现大人自己未完成的心愿呢?

每一位妈妈都是天然的好妈妈,我们只是被一些东西阻碍了,使我们看不见自己的好。

为了做一个好妈妈,我们迷失在“妈妈”这个角色里,以为妈妈就是自己,自己的成功与否都系在了孩子是否成功上,这让我们与孩子的相处越来越背离心、背离自然。

一位内心妈妈,她的自信往往来自于自己的内心,而非任何外在的评价,只有妈妈内心如如不动,才会引导孩子走向他该去的方向。

一个自卑的妈妈会特别愿意在“外在”下功夫,比如别的孩子学钢琴,我的孩子也要学;别的孩子天天练、学得好,我的孩子也要天天练,还要练得比别人好。

久而久之,家长就忘记了当初学钢琴的初心是什么了。

妈妈的焦虑还会引起孩子身心健康问题,有的孩子小小年纪脾胃就已经开始不好了,这样的孩子上学时注意力会变差,不容易集中精神。

妈妈需要看见自己是有力量的,不需要任何人来定义你是谁,从自己的内心找到力量,不断成长成为一个笃定的、内心妈妈。

相关推荐
查看更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