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吃饭问题一直是家长心中的大事,边吃边玩、挑食……就是不好好吃饭,哎,多希望家里有个像小蛮这样吃啥啥香的小朋友。
其实,关于孩子的一些吃饭的问题,刨根问底,其实是由家长不正确的喂养方式造成的。比如:
一、强迫孩子吃,能吃就多喂
有时候妈妈看着孩子吃得开心,想着既然能吃,那我就多喂点。有时情况是孩子已经不吃了,妈妈还在坚持喂。
这样,过了一两天后,孩子反而更吃不下。其实这时他可能已经发生积食,或者对食物已经产生了厌倦的情绪。
其实妈妈们不用担心孩子吃不饱,根据他的习惯将每天该摄入的食物吃完就可以了,一味强迫他多吃只会产生反效果。
二、喂的速度太快或太慢
在喂孩子吃饭的过程中,如果速度太快,孩子会来不及吞咽;如果太慢,孩子吃饭的精力就会分散,不利于消化。
爸爸妈妈不要像完成任务一样,急着往孩子嘴里塞食物,也不要一边看电视、刷手机,一边漫不经心地给宝宝喂食。
在喂食的过程中,可以与孩子互动,比如教他们如何咀嚼食物等。
三、觉得孩子吃不好,一直包办喂饭
其实开始喂辅食时,孩子就逐渐开始想自己动手吃饭,这个时候要鼓励,千万不要嫌宝宝“手脏”就给他喂饭,否则宝宝形成喂养依赖,之后就不愿意自己吃饭了。
可以制作易于用手拿的食物、或是在地上铺好报纸、方便收拾,总之,要鼓励孩子自己吃饭。
四、吃饭氛围很“沉重”
就算再好吃的食物,吃饭时的家庭氛围也不容忽视。
开饭前,给孩子钟时间准备,而不是直接打断宝宝的玩耍,强制他吃饭。
提前告诉他,可以放个小闹钟在他面前,让宝宝有时间意识,才不会开饭前哭哭啼啼。
在吃饭的时候,家长不要说自己不爱吃这个、不爱吃那个,不要在孩子面前评论食物的好坏,要不然孩子也会模仿家长,养成偏食的坏习惯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