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生菌作为保健品中的新网红,受到了很多妈妈的青睐。
儿童由于自身免疫系统发育尚未成熟,母传抗体在出生后逐渐消失,在出生后前六年都处于易感期,极易出现消化功能紊乱,肠吸收不良等问题。
这就让很多妈妈把目光投向了益生菌这种传说中能“有病治病、无病强身”的“灵药”。
那么市场上这么多种益生菌,究竟哪一种才适合孩子呢?服用中又该注意哪些问题呢?咱们不妨先来认识一下益生菌的大家庭:
一、益生菌种类和作用有哪些?
所谓益生菌就是能活着到达小肠,抑制有害菌在肠内的繁殖,促进肠道运动提高肠道机能,改善排便状况的有益菌。
它们定植于人体肠道、生殖系统内,能改善宿主体内的微生态平衡、发挥益处。
人体和动物体内有益的细菌或真菌主要有:酪酸梭菌、乳杆菌、双歧杆菌、放线菌、酵母菌……
除了平衡肠道菌群、维护消化系统健康、促进营养吸收外、增强免疫力,益生菌还可帮助人体分解乳糖,缓解乳糖不耐受的症状。
二、有用不等于“灵丹妙药”。
有试验表明,无论是急性还是慢性儿童腹泻,或是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含有益生菌的食物和配方奶可以起到不同程度的缓解作用。
益生菌还可以帮助孩子改善胃肠炎,通过增强胃肠道提高免疫力。
在一项对儿童保健中心326名3~5岁的孩子进行的长达6个月的研究中:
相比于控制组或安慰剂组,使用单一或混合的益生菌每天2次,为期6个月的两个试验组中儿童发热的发生率分别降低了53%和72.7%;
两个治疗组咳嗽的发生率分别降低了41.4%和62.1%,流鼻涕的发生率分别降低了28.2%和58.5%。
然而,对于摄入益生菌的剂量、服用频率,以及是否应该用它们来预防或治疗某些疾病,儿科医生们还在激烈的讨论中……
暂无足够的证据支持应该给重病的孩子使用益生菌,也没有具有说服力的数据推荐在婴儿配方奶中使用益生菌。
所以妈妈们也不必过于迷信一些广告宣传中对益生菌功效的过度渲染,把它当作防治百病的“灵丹妙药”。
三、如何挑选益生菌呢?
既然益生菌对孩子的成长这么重要,那么我们又该如何挑选适合孩子的种类呢?
很多配方奶都添加了益生菌,酸奶和开菲尔发酵乳等乳制品以及日本纳豆、印尼豆豉以及大豆饮料等中也都有添加。而粉末、胶囊等益生菌补充剂一般在药店可以买到。
在给孩子选择益生菌时,切忌盲目购买服用,妈妈应该先对各菌株的功效有所了解,再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按照适当的剂量服用。例如以下5种,就是主要解决肠道问题的菌种:
1、长双歧杆菌:
调整肠道功能紊乱, 同时具有很强的靶向性,能够在肠道内定植并且持续生长。
2、两歧双歧杆菌:
预防消化系统疾病,促进食物消化。
3、嗜热链球菌:
抑制病原菌的生长,防止坏菌滋生,改善肠道微环境。
4、嗜酸乳杆菌:
增加肠道内益生菌的数量、增强他们的生命力,同时对一些长期口服抗生素而引起胃肠功能失调的病人有很好的肠道功能和肠道菌群快速调节的作用。
5、德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
促进消化酶的分泌和肠道蠕动,清除肠道垃圾。
除了菌株类型,配料表中的其他成分也要看清楚,比如乳糖醇、硅酸钙等成分不建议婴幼儿选用,而对牛奶过敏的宝宝也要注意避开含有奶粉的益生菌饮品。
同时还要注意适龄范围、生产日期等标注。
四、妥善保存,科学服用
益生菌普遍适宜低温冷藏保存,这样才能限度地保持其中活性益生菌的数量。
一般保质期在1个月内,应避免在温度太高或者直射光下保存,以免引起活菌过度发酵,口味变酸效果受影响。
建议放入冰箱保鲜层,冷藏温度应控制在2-10℃左右,取出后直接食用,避免高温加热。
益生菌的摄入量不是越多越好,每日摄入100亿个活性菌就足以满足人体所需。较好的食用时间为饭后,因为有食物中和胃酸,更有利于活菌顺利到达肠道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