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哭闹怎么办?在公共场合吵闹怎么办?相信很多家长都试过这一招:打开电视,递上手机、iPad,孩子立马就能像“入定”一样老实了!
你是否也这样做过?万般无奈下,只能请出手机、平板、电视等“电子保姆”,保证孩子沉浸在电子世界中,不发出吵闹的声音,但我们都知道,这完全是“治标不治本”的做法。
电子屏幕看久了,不仅伤害眼睛,还伤害孩子的脊柱。
另外,你知道吗?观看电子屏幕对孩子语言能力、注意力的养成,有着危害!并不是看电视帮助孩子学语言哦。
首先,人在看电视时的脑电波,形态与睡觉时是一样的,大脑在放空,并未思考。这样长久的“放空”,会影响孩子的语言能力发育。
其次,电视快速运动的影像、鲜艳的颜色等,都吸引了孩子的注意力,从而孩子的自觉注意力会受限制。
正如早期教育专家萨莉▪根西所说:“开着电视做事,会使大人和学龄前的儿童分心”。
哪怕是开着电视玩耍,孩子玩耍也会不集中注意力,从而注意力更不容易集中。
我们来看看,国外媒体与专家是如何看待“孩子观看电视”这个问题的:
在英国,有专家向国会递交报告,建议政府制定法律,禁止家长让年龄不满3岁的儿童看电视。
在美国和加拿大,儿科组织表示,0-2岁的婴儿不应该使用电子屏幕,3-5岁的幼童每天使用不超过1小时,6-18岁的孩子应该限制在2小时以内。
在日本,一份研究表明:童年时期每多看一个小时电视,长大后孩子患抑郁症的概率会增加8%;
另外,日本东北大学的神经科研究小组,研究出:儿童的语言智商,随着他们看电视时间的增加而下降。
就连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都曾公开表示,他认为孩子13岁开始用手机才合适的。
我们都知道,看太多电视、手机,会严重影响孩子大脑的发育。但我们又不得不一次次请出“电子保姆”,因为孩子还就吃这一套……
为什么孩子那么容易迷上看电视?从本期的短片来分析,通常有以下几个原因:
1、父母关注的缺乏
其实,孩子对电视的沉迷仅仅是表象,背后的主要原因是父母关注的缺乏。
正如视频中的孩子,渴望与妈妈的互动和交流,需要受到妈妈的关注。
6岁前的孩子,正是需求关注的高峰期,需求一旦得不到满足,就会缺乏对他人和世界的安全感。
心理学家对无数个看电视、上网成瘾的孩子进行研究,得出的结论是:容易成瘾的孩子心理原因,排名第—是父爱的缺失,排名第二则是不良的夫妻关系、亲子关系。
2、孩子无事可做
孩子没有受到应有的关注,生活中也没有什么事,让他们实现自己的期望。而电视里的动画片,则能满足他们内心的向往与渴望。
孩子年纪还小,缺乏主动安排事情的能力,更何况电视属于“主动刺激”,孩子就更难抗拒了。
很多家长有个误区:孩子如果看电视时跟着唱歌、跳舞,我们就倾向于认为,电视对孩子的智力有促进作用。
但更多的时候,孩子在看电视时只是安静坐着,而家长这个时候在忙着做家务或其他事情,就忘了管孩子看电视的时长。
如此时间一久,孩子看电视成瘾就是习惯成自然了。
3、孩子不会规划时间
同样是回家后一段时间,有的孩子就“瘫”在电视前几小时,有的孩子就能帮忙擦桌子、叠衣服、练钢琴……
做完很多事,所以我们需要主动给孩子做出时间规划,到了孩子9岁,再逐渐帮助孩子进行自主管理、规划时间。
这个“规划”,不只是规划时间,还要规划孩子可看的内容。看电视本身并没有错,错在让孩子毫无节制地看电视,无选择地看电视。
孩子的童年记忆,不应该只有“喜羊羊”、“巧虎”,而更应该有和爸爸妈妈一起的欢快场景。
因此,陪伴孩子成长的,不应该是冷冰冰的“电子保姆”,而应该是我们家长。
家长不要把电视、手机当成临时让孩子安静下来的“救命稻草”,我们要从根源上去解决问题。当然,让孩子离开电视、放下手机的前提,是我们家长要先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