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品牌内衣网

父母该如何给孩子建立规则 规则建立的界限在哪里?

资讯 > 童装

2018-12-08 14:23:21

相信许多80/90后的宝爸宝妈们,都遵循着孩子成长的规律,不希望磨灭孩子天生好奇心和天马行空的想象力。

可是即便如此,管制的限度太小,也会出现许多麻烦,那么怎样让孩子明白父母的底线和原则呢?

很显然,我们平常给孩子都制定了简单的规则,这个可以那个不行之类的。

可是只要有规则,就会让孩子感觉到自由受到了限制,越禁止,只会让孩子的好奇心越来越泛滥。

其实,无论是在安全问题上,还是在习惯培养上,规则和自由并不是对立的两面。

那么,我们该如何面临规则这件让人左右为难的事情呢?

一、规则,并不会压制孩子的天性

说到规则,可能很多父母会表示反感,因为在一心想让孩子拥有快乐、自由自在童年的新时代父母那里,规则似乎等于束缚、禁止、反抗。

可是,我们都知道这个世界上没有完全的自由,作为一个社会人,我们需要遵循一定的社会规则。对孩子来说,也需要从小循序渐进地培养一定的规则意识。

想必这个道理父母不难理解、接受,可是为什么会对规则有那么深的成见,甚至有家长认为建立规则是在压制孩子的天性?归根到底有两个问题:

1、我们建立的规则是否遵循了孩子发展的规律?

2、我们在执行规则的过程中,是否尊重了孩子的身心特点?

如果这两点没有做到,激起孩子的反抗,大人吼孩子哭,板子自然就打在了规则上。

为了解开大家对规则的误解,我们得先弄清楚一个核心的问题:

二、对于孩子来说,规则究竟意味着什么?

1、规则让生活和习惯有规律

在孩子的生活中,规则很大部分的内容其实是养成生活规律和行为习惯。

孩子喜欢熟悉的生活程序,重复性的、有规律的生活让他们觉得有安全感,并有利于他们意识到这些习惯的存在,从而逐渐建立习惯。

如果一开始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等坏习惯形成再去制定规则,那么规则往往就意味着禁止,执行规则必然就会引起反抗!

为孩子建立有规律的生活程序,让他们对生活的“规定动作”有预见性,等到孩子的行为习惯养成了,就不会觉得建立规则是一种禁止了。

2、规则让孩子有安全的界限

规则应该是保护孩子自身的安全,以及不伤害他人和公物,这也是我们让孩子自由探索的边界。

但是,这一点一定要和“为了成人的方便而设立规则去限制孩子”区别开。

比如,当孩子会爬以后,就会到处自主地去探索,我们要做的是尽量保证家里的环境安全,把容易让孩子受伤的物品都收好,把桌角等包好,把电源插座盖住等,做好预防措施。

让孩子能够尽情去探索,而不是整天跟在孩子后面限制这个不许,那个不许。

三、那么什么是安全规则呢?

比如在停车场的规则。刚学会走路的孩子,抱下车后,他们会情不自禁地到处跑。

我们要事先讲清楚:

在停车场一定不能乱跑,因为坐在车里的司机不一定能看到小孩子,那么孩子可以怎么做呢,你可以抓住大人的手,也可以自己选抓住大人衣服或者包。

再比如在游乐场的规则。别的小朋友在玩秋千,你不能上去就把别的小朋友拉下来。

你可以等一下,或者礼貌地问“什么时候可以轮到我”,或者先去玩别的。

在生活中,家长不仅仅负责制定规则,也要解释规则,为孩子提供一些解决方法,让孩子自己去选择和决定,发挥他们的主动性。

我们制定规则并不是为了限制孩子,也不是说我们就是要站在孩子的对立面去管理孩子。

我们制定必要的规则,是为了引导孩子建立良好的行为规范,学习人际互动以及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四、父母定规则时容易犯错

举一个例子,网上有一则新闻说,2岁的女儿爱上了撕钱,一开始是撕5块、20块的,后来一定要撕百元大钞,不给就哭闹。

妈妈这才急了,再惯下去怎么得了,家里又不是开银行的,表示今后坚决不再给钱让孩子撕了。

在这件事情上,父母就是根据事情的严重程度来决定是否规范孩子的行为。

一开始父母可能认为不严重,损失也不大。

等到孩子一不小心撕上瘾了,事情变严重了才决心制止,这样孩子无法理解 到底自己什么时候对,什么时候错。

所以,一开始就要明确告诉孩子:钱不是你的玩具,不能玩钱,你可以玩你的玩具。

别因为父母的随意性,让孩子无法理解自己行为的界限,不理解规则的界限。

总是,教育是一门学问,作为父母,如果你真的望子成龙,那么你就应该花更多心力在教育上!因为教育的任何一个小细节,都可能为孩子的成长带来不小的帮助。

相关推荐
查看更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