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长相当信奉“三翻六坐八爬”的俗语。孩子要是到了月龄却没爬,妈妈们很容易心生焦虑。
那不爬就走的孩子,是哪里出了问题吗?没经历爬,他们以后的运动能力、学习能力会不会受到影响?
的确,爬行是可以锻炼孩子的肢体协调。但是!
爬并不是锻炼肢体协调的唯—方式,其他很多动作都可以起到相同效果。
一、婴儿爬行是近200年的事情
你可能没有料到,在人类历史上,妈妈们是不敢直接让婴儿在地上爬行的。
直到近200~300年,木质地板的出现,妈妈们才敢放心地把宝宝扔在地板上,宝宝们才开始有机会发展爬行的动作。
原来早在300年前,几乎没有人类婴儿经历过爬行的生长阶段。为什么会这样呢?
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的人类学家David Tracer介绍说,这样做是为了避免很多危险和不良的卫生环境,如各种虫子和寄生虫。
二、人类学家David Tracer,专职研究人类生态
甚至在早前的欧美国家,婴儿总是被缠着厚重的衣物,根本无法行动,更谈不上爬。甚至有些国家认为,让孩子爬行是一种邪恶的行为。
直到现在,在大洋洲的巴布亚新几内亚,婴儿也一直被保护在父母怀抱中,直到他们会站立行走。
David Tracer在他的研究中发现,有 86% 的时间,婴儿是在妈妈怀抱里,只有极少时间妈妈才会把婴儿放在地上,即使放在地上,也是坐着而不是趴着。
在一些其他有着古老传统的国家如巴拉圭、马里、印度尼西亚等国家,也没有让婴儿在地上爬的养育方式,甚至人类的近亲大猩猩和黑猩猩,也不会随便让婴儿乱爬。
爬并不是什么人类生长规律的一部分,也不是成长的必经阶段。
三、不爬并不影响走路
Kate的女儿快到 6 个月了,她心想着女儿也会和大儿子一样,很快要开启她人生的新阶段:爬。
没想到,女儿丝毫没有要爬的迹象。她把女儿放地板上,女儿会直挺挺的,像个士兵。
直到女儿14个月开始走路了,她才放下心来,从未想到女儿会跳过这个重要的人生环节。
其实,不单单是Kate的女儿和开头提到的圆妞,很多孩子都会跳过爬的阶段,直接学会走路。
很多科学研究者已经表明。不爬没什么大不了的,爬行的重要性对于成长来说是个错误的观念。
Pamela High是研究成长行为的心理学家,她介绍说从未有过数据显示不爬的孩子和其他孩子在以后有什么不利的表现。
甚至有些科学家在孩子成长测试中,已经把爬的因素剔除了——只要孩子9个月之后有运动行为,就算是正常的宝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