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孩子特别让人难受的一点,就是孩子会因为各种原因而大哭,而且一般情况下,你也不知道该如何对症下药,试过很多种方法,孩子依然止不住的哭个不停。
那么孩子都会因为一些什么原因而哭个不停呢?我们该如果根据不同的原因用不同的方式来应对呢?一起来看看吧!
一、抗拒洗澡,哭!
这几天很多地方都背着北京下起了雪。杭州的童童就因这场雪,开始不愿洗澡。
童童2岁半,第—次见到雪,堆了雪人用脸盆端回家,洗澡也要一起。
妈妈提前打预防针:小雪人一洗澡就会化掉。
童童不知道什么是“化掉”,拿起花洒就往雪人身上冲。
坏了!看到雪人塌下去,童童大哭!
然后怎么也不肯洗澡。
PS:
很多孩子都有洗澡哭闹的问题,我们通常想到的原因一般是:水温太冷或太热,水冲到眼睛里,给孩子带来了不好的体验。
其实,还有很多孩子会毫无征兆地,突然某一天就变得非常抗拒洗澡。这个时候,除了常规的经验,我们还应该多关注孩子的认知。
两三岁的孩子对“融化”这样的概念还不太能理解。
尤其是雪人的消失,除了认知局限,肯定还有惋惜、自责等复杂的情绪。
对于这种超出孩子认知的情况,我们可以借助假想游戏来解决。
比如,哈,宝宝,雪人害怕热水,它是不是藏起来了?
此外,这一阶段的孩子还没有尺寸大小的概念,一些孩子看到水从洞里流走,会联系到自己,害怕自己也会被冲走。
这种认知特点到3岁就会过去了。好好引导,孩子在这一阶段认识的东西会比以前大大增多。
二、秩序被打乱,哭!
珠珠2岁4个月,对家里拖鞋的摆放位置;一些动作发生的顺序、人物出现的顺序,比如,每次回家,谁来开门,都有自己的要求。
每次都这样,不按他的要求来,就会急,就会哭,一定要重新来一次。
PS:
孩子喜欢重复、规律的事物,因为他需要他需要借助重复来学习;
需要借助他总结出来的规律,获取掌控感。
一旦出现秩序错乱,打破了他之前熟悉的规律,他就会慌乱,进而哭闹。
很多孩子临出门前,你叫他吃饭的时候,或者在外面玩,该回家的时候,一时都难以切换秩序,都会哭闹。
孩子这种对秩序的敏感,深层的原因是他们的认知还不够灵活。
在这种情况下,不必强行纠正孩子。既然孩子喜欢秩序,为避免冲突,你可以把孩子的日常,变成一个个有仪式感的小游戏。
固定的仪式,不仅能让孩子安心,还有利于习惯的培养。
三、没时间了,催促,哭!
孩子在看动画片,你急着出门,你跟他说别看了,他都会眼巴巴地看着你说,再看一集……你可能会说:好,那再看 5 分钟。
5 分钟到了,你去催促他,没时间了!孩子很疑惑,怎么会没时间了?!然后以哭闹收场。
PS:
时间的概念特别抽象,孩子一般只有在 4~5 岁,才会真正对时间和相关概念感兴趣。6 岁左右能够对具体几分几秒感兴趣。
所以,你越催促,他越崩溃。比较可行的方式是让他看得见时间。
比如,拿着钟表告诉他:长针走到2 ,就到5分钟了,你要自己关掉电视哦。
你也可以把具体的时间,比如半个小时之后,换成吃完饭、洗完澡等。这样,他就容易理解了。
四、太难了,受挫折,哭!
宝宝在搭积木,三角形的屋顶怎么都放不好。一次次尝试之后,他忽然双手一划拉,不耐烦地推倒已经搭好的部分,大哭起来。
PS:
小孩子的世界看上去很简单,但其实很难。
尝试走路,一次次跌倒;尝试用筷子,怎么都不趁手;尝试搭积木,怎么都搭不牢……这些大人眼中不起眼的小事,在孩子那里就是不小的挫折。
当孩子做不好一些事情时,我们可以帮他拆解任务,克服畏难情绪。
比如,刷牙,可以拆解成3个步骤:
1、准备:拿出牙刷,挤上牙膏,打开水,牙缸装好水
2、刷刷刷:上下刷,左右刷,里外刷,刷够3分钟。大人适时教给孩子技能。
3、完成:把嘴巴和脸上的泡沫洗干净;关上水;把牙刷、牙膏重新放好。
很多复杂的事情,都可以通过拆解,变成孩子力所能及的事。孩子走过去,就是一个里程碑。
五、玩具坏了、丢了,伤心,哭!
小妞用磁力片拼了一个球,正要请妈妈观摩,爸爸一伸懒腰,不小心给碰坏了。
瞬间,小妞伤心地大哭。
爸爸拼了老命解释:“爸爸不是故意,对不起”,“爸爸再给你做一个吧”、“我们一起修修吧?”统统不管用。
妈妈灵机一动:球球累了,想睡觉了,所以塌了。你看,就像妈妈一样。妈妈赶紧把自己扔到床上,做出“塌”了的样子。
小妞破涕为笑,也学着妈妈一遍遍“塌”在床上。
PS:
孩子的玩具坏了,小金鱼死了,亲人离世了,孩子都会伤心落泪,这时,好的办法是给不可挽回的事实一个合理的解释。
孩子把玩具弄丢了,可以先试着“共情”:哎呀,丢了东西好沮丧啊,我好希望我有魔法,能帮你找回来。
接着,可以想办法解决或预防问题,比方说,以后出门,咱们可以把大东西放在包里,小的放口袋里。这样方便找,也不容易丢。你觉得还有什么地方可以放?
一旦开始对话,孩子就不闹了。
六、该听谁的?焦虑,哭!
小区门口,一位妈妈急着送女儿上幼儿园。女儿哭着不肯走:老师说了,要带枕头,不是娃娃!
妈妈:老师的话就是圣旨?娃娃也能当枕头!
PS:
还有一种常见的现象是:质疑你的另一半。
年龄较小的孩子,考虑问题有点非此即彼。当你质疑他心中的时,孩子很容易陷入“到底要听谁的”这种痛苦的抉择。这会让孩子的认知发生矛盾,产生焦虑。
我们能做到的是,维护孩子心中的,有问题找老师,找队友解决,不要当着孩子的面吵。大人之间的事情,不应该让孩子裹挟其中,承担他无法承担的后果。
已经吵了,对孩子造成了困扰,记得及时弥补,给孩子一颗定心丸:父母不会因争吵不爱他;大人之间已经达成共识,孩子可以怎么做。
七、玩具被送人,哭!
妈妈和小女孩逛商场,商场里派发气球,小女孩要了一个。
见到了朋友家的小 baby,小 baby 一直在够小女孩的气球。
妈妈立刻把气球递给小baby,说:这个给他了!
女孩不给,哭。
妈妈:一个破气球又不值钱,你怎么那么小气!
PS:
一个商场派发的气球,从成年人的角度看,确实不值钱,但对小朋友来说,却是个很重要的玩具。
大家一定有这种经历:几百块钱买回来的玩具,孩子不玩,一个空饮料瓶,他却能玩半天!
在孩子的世界里,没有贵贱,只要他想玩的,就是很好的玩具。
请别以成人的眼光,衡量孩子的世界,也请别私自把他的玩具送人。
八、妈妈别走!分离,哭!
每天早上,你要上班,孩子都会抱住你的腿,哭得撕心裂肺。
PS:
分离焦虑,一般发生在10个月到2岁期间,大部分孩子都会经历。
在物体持久性的概念建立之前,孩子会觉得:一个物体看不见,那它就不存在了。
想想多可怕,看不见妈妈了,妈妈就不在了!所以,孩子会特别焦虑。
缓解分离焦虑,平时可以多跟孩子玩“躲猫猫”之类的“藏找”游戏。
分别的时候,尽量做好告别仪式,不要偷偷跑掉。离开期间,你也可以通过视频电话跟孩子沟通,让孩子知道,你一直在关心着他。
九、别碰!禁止,哭!
别碰!——现实生活中,这句话,很多妈妈都没少说。
很多事情孩子不能做,可你强行制止的话,孩子又会哭闹,怎么办呢?
PS:
比较管用的办法,就是让孩子去体验。
你跟孩子说,炉子烫,开水烫,没用的,孩子还会好奇,会想要去摸。
那不妨倒一杯热水,和他一起观察热气,让他的手从杯子上快速掠过,或快速触碰杯子。让他感知到什么是热,什么是烫。
下次,靠近热锅,看到热气直冒,再加上你的提醒,他就会备加小心。
工作日常,我们按部就班地穿梭在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于人潮汹涌里,奔赴一个又一个的目的地,但却一直保持着时尚的身影。领秀LINESO...
热爱户外生活方式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了,但如何在户外生活得更舒适、更健康,Columbia携手CUPNOODLES发布的2.0合作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