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品牌内衣网

什么是“感统失调”?孩子为什么会“感统失调”?

资讯 > 童装

2018-12-12 17:41:04

当孩子达到一定年龄,就要开始一些学前教育。但有些时候,意外往往会悄悄出现。比如说有一位宝妈准备带着孩子去幼儿园学习,却在检查中被医生告知孩子“感统失调”。

那么很多人都不清楚什么叫做“感统失调”,让我们来一步一步的了解!

一、被过度放大的“感统失调”

感统,感觉统合的简称,意思是说大脑功能失调,也可称为学习能力障碍。

具体可以描述为在儿童成长当中,身体对于处理某种感知出现困难。

比如因某些人或事出现情绪的不适或动作不协调等问题。

肢体协调能力差、好动、喜欢玩转动的玩具、咬指甲、注意力不集中、低于同龄人的交往水平等词是否看着都很眼熟呢?

确实,这些词看似几乎可以套用在每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而就是这些词却被某些商家用来宣传孩子有感统失调,需要通过所谓的正规训练才能改善。

二、引起孩子“感统失调”的原因

生理原因(先天性的)

因胎位不正引起的平衡失调;

因早产或剖腹产造成幼儿压迫感不足;造成触觉失调。

因怀孕期间不正确的吃药和打针对幼儿造成的伤害。

2.环境及人为的原因(后天性的)

由于小家庭和都市化生活,使得儿童活动范围变小,大人对幼儿过度保护,事事包办,导致儿童接受的信息不全面;

父母太忙碌,辅导少而造成幼儿右脑感官刺激不足;

出生后,没让孩子经过爬行阶段就直接学习走路,产生了前庭平衡失调;

父母或保姆不准孩子玩土,玩沙,害怕弄脏,从而造成幼儿触觉刺激缺乏;

过早地使用学步车,使幼儿前庭平衡及头部支撑力不足;

父母的要求太高,管教太严,人为地造成孩子压力太大,儿童自由活动时间太少造成精神上的伤害,产生拔苗助长的挫折等等 。

三、感统训练的正确打开方式

身为一个孩子的妈妈,润妈能够理解父母对孩子未来的期望,总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人中龙凤,但毕竟孩子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

若想提升孩子的感觉统合能力,完全没必要将金钱浪费在感统训练上,因为这些感统训练在孩子早期家长就可以自己来完成。

0~3岁感统预防关键期:

在孩子0~3岁时期采用各种途径及形式让婴儿接受各种刺激,增强感官的感受,从而让婴儿学会综合认识事物,可以避免“感觉统合失调”。

3~6岁感觉统合的黄金期:

3~6岁时,我们可以这样为孩子建立感觉统合能力。

1. 营造和谐氛围

和睦的家庭气氛和幼儿园中的和谐氛围可以唤起孩子愉悦的心境,有利于消除孩子的自卑心理,预防不良的个性和行为等问题。

2. 父母以身作则

孩子是父母的镜子,同时父母也是孩子的镜子,若父母处处以身作则,对于塑造孩子良好的行为有着较大的助益。

举个例子,别人有闯红灯的行为,也许孩子会问,为何我们不一起走,此时父母便可以身作则告知孩子具体原因,即言传也身教了孩子交通规则需遵守的道理。

3. 参加游戏活动

通过游戏的方式有利于孩子的思维、想象以及创造力的开发,同时也能让孩子在游戏中培养遵守纪律、团结合作、对事情的专注力、克服困难的精神和人际交往的能力。

4. 摆正孩子的地位

随着二胎的开放,也许原本在家犹如小皇帝或是小公主的孩子会感觉自己的地位受到了威胁,继而出现与之前相反的行为。

其实,多半与当初家长并没有摆正孩子在家中位置有关,而把握孩子在家中和其他场合中适当的定位对于其健康性格的形成有着至关重要性,这能防止孩子出现任性、自私、倔强、无理等不良性格。

5. 给予表扬和鼓励

少一点批评和指责,多一点带有内容的表扬和鼓励能建立孩子更多的自信和自尊,有利于形成孩子健康的心理。

相关推荐
查看更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