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问孩子跟谁比较亲?很显然,大部分的孩子都会说爸爸妈妈。但也有不少孩子会有不同的答案,他们对父母没有印象,甚至痛恨父母!
在他们印象中,比较亲近的是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很显然,在他们幼年的成长中,父母一直是缺席的。
如今的普遍现象是,父母在外打工,把孩子留在老家由爷爷奶奶照顾,大部分人干脆让孩子在老家上幼儿园和小学。
家长不要觉得等孩子大了再补偿就行。
孩子六岁前正是安全感的形成期,在这个时期,谁是他的主要照顾人,他会天然地跟谁形成亲密关系。
因此,父母再忙,孩子上小学前,也就是六岁也要接到身边,晚了就难以跟父母亲近了,甚至是一辈子都跟父母不怎么亲。
六岁前缺席孩子成长,六岁后弥补还不算太晚
我在公交车上曾听到两个人在对话。其中一个说自家孩子在老家,已经快要上小学。
曾经想要把孩子接到自己身边,可是孩子不愿意离开爷爷奶奶,再加上老家学费便宜,就想着让他在老家上完小学再过来。
我当时听完就直摇头。孩子六岁前已经少了你的陪伴,如果上小学时父母还是远离,那么可能孩子一生就跟你很远了。
我有个朋友曾跟我说,自己是上初中的年纪才回到父母身边的,但对父母从来没有好感,他们不管做什么他都不领情,因为觉得为什么这么多年都对他不管不顾。
现在朋友已经参加工作,爷爷前几年过世时,自己下意识里觉得“世界上就只剩奶奶一个亲人了”。爸妈根本就没在他的“亲人名单”里。
初中年龄的孩子即将进入叛逆期,这时候再把孩子接过来,会矛盾重重
初中的孩子正是十三四岁的年纪,已经有了独立意识,正要进入叛逆期。这个时候的孩子思想比较偏执,喜欢什么事都和家长“对着干”。
如果父母从小在他身边还好沟通一些,如果孩子这时候才回到父母身边,很容易跟父母闹僵。
同时父母也觉得头大,教育孩子时如果出现过激行为,比如重骂一句或者打了孩子一顿,就会严重影响亲子关系。甚至会造成孩子负气出走。
我姑家的表哥就是这样。他从小在我家,也就是他的外婆家长大,到上了初中才被接到父母身边。
但他很不服姑父管教,一次顶嘴之后姑父动手打了他,从此以后他就自暴自弃。本来好好的成绩一落千丈,初中毕业他就死活不再上学,早早出去打工了。
教育是一次无法倒退的直播,孩子在需要陪伴的时候,作为父母却一直缺席,很多小孩都会因此失去一些成长的力量和前进的支撑。
受伤了,只能自己舔伤口;受委屈了,只能躲起来偷偷的哭;想要的玩具,只能眼巴巴的看一眼……
父母是孩子前半生唯—的观众,孩子是父母后半生唯—的观众,人生没有重播,童年无法弥补!今生与他做一对父(母)子,应该是一种荣幸,下辈子能否有缘再见,就看你怎么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