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
2018-12-31 09:45:02啼哭往往是小儿在饥饿、疾病等不快感时的诉说方法。发生在白天的啼哭比较容易找出原因,如果发生在夜间,往往由于父母亲的熟睡而忽视。
因此,在婴儿夜啼时,家长应耐心地观察孩子的面色和全身状态如何?不能在孩子一发生哭闹时就给以喂奶,这样有可能掩盖了孩子的病情而造成不良的后果,哪些食疗方能改善小儿夜啼?
食疗方改善小儿夜啼
1、葱白粥
原料:葱白30-50克,粳米60-90克。
做法:连须葱白洗净切段,粳米洗净,煮粥。粥半熟时,加入葱白,煮至粥熟即可。
功用:葱白温阳散寒,粳米健脾和胃,二者合用,具有温阳健脾之功。适用于脾虚中寒引起的夜啼。
2、百合莲子粥
原料:百合50克,莲子(带心)30克,糯米100克,红糖适量。
做法:将上二味洗净,同置锅中,加水适量,与糯米同煮成粥,粥成加红糖烧煮沸即成。睡前服粥,分早、中、晚食用。
功用:百合清心安神润肺,莲子补脾益肾,养心安神,二者合用具有润肺清心、安神和中之功效。适用于心阴不足,心热内扰引起的夜啼。
小儿夜啼主要原因?
是出生后的小儿对周围的环境尚不适应 ,将昼夜颠倒了, 做父母的平时不注意培养小儿的正常生活习惯,见小儿白天睡觉,就不按时喂奶,喂奶的次数减少则尿也少,小儿哭得就少。
一到晚上,没有喂饱的小儿啼哭以后,母亲为求安静,随便喂点,拍拍摇摇让小儿入睡,但因喂得少或喂得过多,或是尿布湿了小儿感到不舒服,就要啼哭,这样反复多次形成了夜间啼哭的不良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