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哭闹是一种本能反应,婴儿通过这种方式来向身边的妈妈表达自己的情绪,是与父母交流的方式和对内外环境刺激与要求的特殊语言,也是主要的活动和锻炼。
那么,孩子哭闹的原因有哪些呢?
1、生理性婴儿哭闹
生理性婴儿哭闹的特点为无疾病时的哭声常常由轻逐渐转响,哭声洪亮,去除了因素后哭声停止,多数由生理性原因引起。
2、出现了不适
宝宝想要睡觉、室内温度太热太冷、孩子的尿布没有及时更换,感觉到饥饿等都会让孩子出现不适感,从而以哭声的方式来吸引家长的注意。
当听到孩子哭时先检查一下尿布要及时更换,把手轻轻的放在孩子嘴唇旁边,若是发现孩子出现吸吮动作,那就是饿了。摸摸孩子的后背看看有没有出汗的症状。
婴儿哭闹的缓解方法有哪些?
1、吮吸
宝宝在预产期前3个月就开始练习吮吸手指了。把你的手指放在婴儿的嘴巴里或是给他使用安抚奶嘴。
吮吸不仅能够缓解宝宝的饥饿感,还会激活大脑深处的镇静神经,将宝宝带入深沉的平静,进入满意的放松阶段。
2、按摩
各种轻拍和按摩都能帮助使婴儿平静下来,但在四星期大之前不要按摩他的肚子,避开脊骨和避免使用例如杏仁油这类的坚果类油。
3、音乐
有节奏的声音或音乐能帮助安抚新生儿,甚至洗衣机或吸尘器的嗡嗡声也能帮助平静一些婴儿,或者带婴儿去更安静的房间,用温柔的搂抱和轻声的吟唱来安抚他。
4、运动
在手臂或摇篮里摇动婴儿,或者把他放在婴儿车里推动。
5、新鲜空气
带婴儿出去走走,因为即使哭喊没有因此停止,在户外也不会显得那么不好。
6、包裹
胎儿在妈妈的子宫里是被紧紧包裹着的。专家认为,“襁褓法”可以让宝宝感觉像是重新回到了子宫,获得被保护的安全感。
具体方法是:使用长宽均为1.5米的包布将宝宝包裹好,在不妨碍宝宝正常呼吸的前提下,尽量裹得紧些。